56个民族之水族
人口为345993人。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曾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约有300多字,只有少数巫师认识,在宗教迷信活动中使用。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
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聚居于“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月亮山脚下的水族人,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明代的史册中已经有水族的名称了。水族人自称“海水”,其意为水人。清代王朝直接统治水族地区以后,不断有汉族人大量迁入龙江和都柳江上游地区,与水族人交错混居,使水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水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发病率曾高达80%的疟疾也被控制住了。1957年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在国家的帮助下,勤劳的水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使都柳江畔成为鱼米花果之乡。
水族
/406/2005-5-30/shui.swf
水族妇女绣花鞋
鞋底为布制千层底,部面的头部为红色布料,鞋后跟部为蓝色布料。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鞋帮上先用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卷曲成各种几何图案拼镶在鞋帮上,图案为花卉、云朵等纹样。刺绣精美,做工讲究。水族妇女多在庄重的场合或走亲戚时穿,并配上百褶裙和银扣上衣,十分典雅华贵。
水族绣花鞋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独山、都匀、凯里等县市,少数散居在广西、云南等省。水族自称"虽",称为"水家"、"水家苗"等,其现行族名"水"系由自称"虽"转音得来。
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同性特点,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这里展示的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图案各式各样,多为禽鸟花卉,有时在鞋头缀毛线绒球;最后是将帮与底缝合。一般而言,制作一双绣花鞋,熟练的妇女大概需2-3周时间,普通妇女则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