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术馆兴衰史
中央国术馆创办经过
中央国术馆最初名为“国术研究馆”。建馆的宗旨,除行政管理和编审教材书刊外,另设学生武术训练队(班),培养武术师资,以便推广武术教育。按说属于学术教育机构,张之江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可是教育部不承认,他们认为武术是已被淘汰的东西,教育部不提倡这个旧玩艺声称如果一定要提倡,只能属于民众团体,不属于教育系统。百般刁难,坚不批准。
张之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到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李烈钧先生,(当时国民政府由主席林森负责外,李烈钧算是第二把手,他能发号施令)李烈钧和张之江是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友,有深厚的友谊,李烈钧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于192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第174号公文批准备案。国术研究馆即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于是便改为中央国术馆,并发表成立宣言。
这时,张之江奉中央令赴各省视察军务,中央国术馆的筹备建馆工作,即派我和王子平负责筹备,筹建处设在南京韩家巷,暂借中华基督教会几个房间,当时副馆长李景林也迁到筹备处办公,还有武术专家马英图、刘印虎等人。
中央国术馆建馆的发起人有国民党的著名人士蔡元培、孔祥熙、于右任、钮永健、张之江、张树声等。该馆设有理事会,由冯玉祥先生担任理事长,并设参事会,聘请当代名人担任参事,每季度召开参事会议,提出各项宝贵意见,起到建设性作用。
中央国术馆的组织,分为三处,即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教务处负责教学,培养师资,设处长一人,第一任处长为王子平,此后朱国福、吴俊山、吴翼晖、杨松山等继任。编审处负责编辑教学资料,审定教材,整理武术传统项目,设处长一人,由姜容樵、吴伯年、金一明等先后担任。这些人都是文武兼备的武术专家,他们编写了大量武术书刊和理论报道,为我国的武术理论建设和技术传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总务处负责行政后勤、财务、文书等工作,设处长一人,由李滋懋、竺永华、庞玉森先后担任。
附设学生武术训练班,训导主任由张瑞堂担任,朱国桢为队长,兼教搏击,队付朱国禄兼教长拳,杨法武兼教摔跤,刘洪庆兼教器械,何福生为幼年班班长,马正武为副班长。另有武术名家孙禄堂教授(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教形意拳,杨澄甫教杨式太极拳,龚润田教吴式太极拳,陈子荣教陈式太极拳,吴俊山和孙玉昆教八卦掌和擒拿,马英图教劈挂拳和八极拳,李玉山教燕青拳、太极鞭,孙玉铭教棍术,张本源教查拳。
中央国术馆的馆训:“术德并重,文武兼修”学习武术的目的是健身强种,自卫御敌,不能恃武逞强,寻隙斗殴,更不能欺善压弱,在不得已自卫还击时,要适可而止,不可置对手于死地。在练武的同时,还要修身养性,学武也要学文,学文化,学科学,要精通武术各项理论和消化各项教材。
中央国术馆的口号:“强种救国,御侮图存”所以中央国术馆培养的武术人才,几乎都是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武林俊杰,分布在国内外,如国内的:国家体系的吴江平,北京体院张文广,云南省武协主席何福生,上海复旦大学李锡思,东北师大康绍远,武汉体院温敬铭(已故)等,海外的:台湾傅淑云,美国张震海,英国黄济复,新加坡陈玉和,马来西亚宫邦杰,泰国刘景行,巴西刘振元,印尼林瑞兴,缅甸邝荣涛,越南张俊,香港燕棠华等,这些人为武术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