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秦时明月,你知道到底什么是地泽二十四吗?
秦时明月已经更新到第六季了,你还没有听说过地泽二十四阵法?我们来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地泽二十四。
地泽二十四,原为武功攻防之术,但却可以无限增加人数,暗合兵法之道。
二十四是一个神奇之数,一分为二,可为纵横;三分用之,则成天地人三才;而春夏秋冬是四象之理;进而扩之,还可以成六合、八卦之法。可谓天造地化,大千无穷。地泽二十四阵法其实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四季变化形成而来的。
对,就是这个(很多小伙伴在语文课本或者新华字典附录都见过这个吧):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文献考定二十四节气大致萌芽于夏商时期,在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并于秦汉之时趋向完善并定型。西汉初年,在秦朝颁布的《颛(zhuan)顼(xu)历》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太初历
作为具有五千n历史的华夏民族,历法自古以来指导着我们的春耕秋收。“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n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大兴机场的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2016n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