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遗址为什么没有被挖掘?朱棣生前留下的诏书对明清两代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
众所周知,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虽然他的皇位“不公平”,抢了侄子的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确实是一代男主,做了很多大事,比如郑和七下西洋,万国来朝的壮举,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朝贡体系”。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一代政治强人,朱棣生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明朝200多年,至今仍被我们津津乐道。然而不幸的是,崇祯的严格执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清朝忘了干净,造成现代屈辱!
那么,朱棣死前的遗言是什么?原来,朱棣死前留下了一道圣旨,即“我是国家的统治者,我走在过去的前面。我控制着西南岛的西域诸国,与汉无谊,与唐无盟,与宋无钱,无兄弟仇人之谊。”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英雄精神的起源,即不婚不贡不降不伐,帝守社稷,君亡!这句话对明朝影响深远,尤其是明末崇祯时期!
明朝灭亡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崇祯严格遵循朱棣的话,从未迁都,并在京城被毁后上吊自杀。这段历史读来让人心酸,令人唏嘘。
如果崇祯迁都南京,明朝的局势会如何发展?只有一种可能。明朝还会存在。坐着看李自成和满清争北。一旦他们积蓄力量,很快就会北伐成功!
有人说,明朝就算占领了南方,也难逃被清朝灭亡的命运。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以下三点。
满清军队腐败如此迅速,入关10多年都打不起来。1655年后,八旗战斗力耗尽。
北方多次被满清劫掠,加上明末瘟疫,所以变得一片狼藉。得到北方反而会成为负担。
北方需要南方支援,所以英军一占领镇江,满清就媾和了,主要是水路运输被切断,这在明末清初更明显!
所以因为这三件事,一旦崇祯迁都南京,那么满清和李自成,无论谁拿到北方,都无法对南方构成威胁。相反,崇祯到了南方之后,江南有了主心骨,至少不会像弘光王朝那样一盘散沙!
多尔衮看到朱棣的这句话后,非常欣赏,他留下了一句话,即“失去大小之地,就失去了一部分领土,也就是说,你就不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了”。然而讽刺的是,多尔衮的这句话却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清朝从康熙开始就完全忘记了!
八卦到这里,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清朝到处和明朝对比。朱棣留下了一句话,多尔衮也留下了类似的一句话。朱棣修了《永乐大典》,清朝修了一份《四库全书》等等。清朝这样做,现在我们整天争论!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1840年以后,对于朱棣和多尔衮的话,清朝皇帝已经没有了敬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逃出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逃到了西安安!“君王死于国事”,在青帝眼里,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明朝时期,虽然满人夺取了明朝很多土地,但是明朝从来没有割让过土地。相反,从康熙《尼布楚条约》年到溥仪,清朝不停地割地。
如果换个思路,清朝积极抵抗,拒绝割地赔款,与西方全面开战,清朝会被鄙视吗?事实上,如果清朝有一点点明朝的刚毅,中国近代史肯定不会这么屈辱!
西方人有这样一句话,“天助自助者。”清朝本身并不努力,一切都靠列强的施舍。怎么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近代有个硬气的国家,能三次打退英军进攻,那就是阿富汗。就算鄙视阿富汗可怜的英国人,也不得不佩服阿富汗人的勇气!
客观地说,朱棣临死前的遗言对明清两代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如果崇祯不严格执行,那么明朝就不会灭亡;如果清朝严格执行了它们,尤其是最后两句话,那么清朝对近代中国造成的伤害会小很多!
其实崇祯的兄弟之争,清朝的外敌之争,所以明朝可以对内软弱,但是清朝需要对外强硬!可惜崇祯和清朝不该强硬,该强硬的不强硬!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康熙,不过是个内强外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