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得太极真功夫

不知楼主听过水性太极拳否? 香港太极拳研究室有多篇讨论文章供非会员参考或提出讨论. 以下是 “太极拳是甚麼?” 一文, 看对你有否启发?

自杨禄禅将太极拳带到北京,经过二百年的化生,流行,太极拳发展至今已经变成一种普及性的运动。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练太极拳。为了要普及化,太极 拳已被改得愈来愈简单,由困难的内动变成偏重於外形,包含了戏曲功架及舞蹈表演形式。武术方面的运用已渐被遗弃。太极拳变成中看不中用的体操。但这种改变 对促进太极拳的普及实是功不可没。以前太极拳有「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在现今生活节奏如此急速的时代怎能要求为生活折腰的人们,花如此多的时间去练 拳?6、70岁的退休人士学习能力及记忆力都开始退化,要练到高层次是一件困难的事。现时立心追求太极拳真理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明师难寻,亦欠时间与毅 力。大部份流行拳种都是慢慢的移动手足,由外动牵动内府,与一般体操无异。其实太极拳是要求用意念按次序催动及松开体内关节及肌肉,功夫越深,体内受意念 指挥的部份越多。每一动都涉及多次内动,由内动催动手足。因此拳练得如此慢。要知太极拳非为慢而慢,慢是为了做足内动的要求。因为以内动为主,健身效果比 外动为主的练法更显著。

太极拳是内家拳术,与形意拳,八卦掌合称三大内家拳术。曾经有人以鱼作比喻:太极拳是鱼头--敏感度极高;形意拳是鱼身--充满爆炸力;八 卦掌是鱼尾--喻其灵活性。三家拳术都有其独自的发劲方法,修练方式亦不相同。但只有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力从人借。力从人借之真义是借用地心吸力,即 是学会利用身体重量压到地面而产生的反弹力,作为活动的能源。能把握此技巧,能源用之不竭。我们自婴儿开始学习翻身、走路都是与地心吸力相抗,一举手,一 投足皆是用本身力量抗衡地心吸力。随著我们成长,用力已是一种习惯,要改变此活动的习惯是极之困难的事。借地心吸力的法门就是将身体每一个部份放松,将重 量全交给地心吸力。王宗岳拳论要求偏沉则随,正是启发太极拳活动的能源要旨。身体愈多部份放松,反弹力便越大。太极拳要求练放松,就是这个原因。

世上最大威力的能量是水,是风。太极拳不用力能够产生巨大能量,因为它的拳理是模仿水性,风动,最终是悟证自然之道。拳谱云:「长拳者如长 江大河,滔滔不绝。」就是要从学者模仿水性。水之特性是无孔不入,极柔软,但极坚刚。可以平静如镜,也可变成惊涛骇浪,所到处,推桥倒树,摧枯拉朽。水亦 可无声无息的渗入,挡无可挡,防不胜防。身体愈像水便愈接近偏沉则随的拳理。水性是连绵不断的,地心吸力将水合成一个整体,阻挡水的地方不单是受到接触点 附近的压力,而是受到整个水重量的压力。洪涝为患时往往就是水量突然增加,加速由高向低流动,水重量以倍数增加。能量与破坏力同样亦以倍数增加。在地心吸 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力量,大致上包括本坐用力力、反坐用力、离心力及向心力。本坐力是自身的重量因地心吸力所产生的。反坐力是本坐力的反弹。给人推跌出去, 是身体对推力的反弹而做成。身体不受力便无反弹,人便不会失平衡。急流中的旋窝与龙卷风,是在大自然中表现离心力及向心力的例证,力量无穷。练拳时保持圆 势,中正安舒,以开合作为每势之动源就是模仿螺旋与龙卷风。模仿水、风是大目标,我们是不可能百份百做到,但多似一分,能量便大一分,太极拳便提高一分。

太极拳有不同的门派,拳架子招式各有不同,练功的法门亦各有独到之处。但各派对追求太极拳的目标是明确的。佛学中常提及的「方便法门」,只是一种手 段或方法启发修行者的心性,最终到达彼岸修成正果。练拳架是修练的方便法门,只是手段,不是太极拳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不应停留在方便法门的阶段。否则只 会见树不见林,永远都看不见太极拳的卢山真面目。单求精修一种拳架,花一生精力仍未够,如整天忙著多学几种拳架,以多为耀的大多数连太极拳的门都未进,休 谈修得太极拳了。拳架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修练及验证太极拳的真理。融会贯通后,到了用之不必费心机的境界时,拳架这工具的价值便大大降低了,甚至可以抛 弃。

时下学拳,以学会一套拳架作为毕业标准,毕业这二字实有误人之嫌。学会一套没内涵的空架子,根本便没有进入太极拳的世界,试问练30分钟没内涵的太极拳与跟著音乐跳30分钟健康舞有何分别?古语说得好:「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有心修学此道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