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否与地域风水有关?
检汪先生的点将录,发现盛产诗人的有三个地方,闽侯(包括侯官和闽县,侯县),湘潭(包括湘乡),会稽(包括山阴和上虞)令人惊叹的是,单一个闽侯就有17位诗人,还不包括不在点将录内的。先列一下这十七位在列诗人的名字:陈宝琛,郑孝胥,陈懋鼎,李宣龚,陈衍,林旭,沈瑜庆,陈书,张宗扬,郭曾炘,张元奇,叶在琦,林纾,叶大庄,何振岱,严复,周景涛。不但这些,试看一下近代史,也会发现不少名播中外的人物也是闽侯人,我们熟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林觉民,林时爽,化学家侯德榜,建筑学家林徽因等等。闽侯就是现在的福州,湘潭则在长沙,会稽是绍兴。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如此盛产诗人?如果读过风水学的人会知道,中国所谓人才之乡有三个“江西临川(今抚州),湖北蕲春和江苏宜兴”,难道说闽侯也是传说中的一个风水宝地?我不会分析风水,但觉得人才得以成长,除了风水,也应该会有一个合适其成长的软环境。没有良好的文化背景的地方,可能偶尔会出一二个人才,但却断不会有继往开来的局面出现!我猜测,闽候的这个软环境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林文忠则徐。想起一桩关于林则徐和左宗棠的逸事,: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闻其名。1849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忙阻拦道:“落汤鸡了,还做什么礼节,快去更衣。”两人相谈达旦。林则徐叹道:“他日竟吾志者,其惟君乎!”临别,林即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联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引录网上《读书十三拍》)左的脾气真臭,与同时人无不交恶。但要想,如果没有左宗棠,就没有现在的新疆版图。林文忠慧眼识珠,其对人才的态度可见一斑。我相信正是有这样的人物,使得一大批有才不得志之士得以用,而其影响力也是被及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