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大全
二十四节气歌全歌词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二十四节气也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湿润多雨。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
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在此诞生了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也是起源于该地区。
中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像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中国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中国古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
廿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