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九九八十一是多少?

算盘怎么算乘除法

乘法口诀,即背诵的九九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 算法: 1)布数 2)从左往右开始,逆笔算乘法竖式算法(一个因数的数子对应另一个因数的数子,依次往后),依次在算盘上布出得数,自然累加,得到乘积。 除法口诀,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 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 *** 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退商口诀***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商九口诀***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这些口诀都得背会,一句一字不得错!) 1)将算盘按3/4比值划分 2)一边做除数区,一边做被除数区 3)从左往右,按口诀,将被除数每一位数对应除数,按口诀依次往后拨数(口诀第一个数是被除数,第二个数是除数,如八五六余二即5÷8=6……2)

死人身上为什么放算盘

没有听过这个说法,但有个风俗是家中老人到了80岁要把家中的算盘拆掉,因为九九八十一,算到了八十一岁就数不上去了,所以要拆掉算盘让岁数能继续数上去。

算盘乘除法

乘法口诀,即背诵的九九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

算法:

1)布数

2)从左往右开始,逆笔算乘法竖式算法(一个因数的数子对应另一个因数的数子,依次往后),依次在算盘上布出得数,自然累加,得到乘积。

除法口诀,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 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 *** 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退商口诀***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商九口诀***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这些口诀都得背会,一句一字不得错!)

1)将算盘按3/4比值划分

2)一边做除数区,一边做被除数区

3)从左往右,按口诀,将被除数每一位数对应除数,按口诀依次往后拨数(口诀第一个数是被除数,第二个数是除数,如八五六余二即5÷8=6……2)

明代算盘是什么样的?

看图

图文:明代铜元八卦算盘

mycollect/...1

trade.artron/...373859

news.xinhuanet/...33

明代黄花梨算盘

明代黄花梨算盘

长47厘米,宽18厘米。17杆(缺一杆),算盘框(缺底部插板)和算盘子全为黄花梨木,横杆有错银定位字。

findart/...%93%B6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

因此,一时间珠算风靡海内,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取代了算筹,并最终把算筹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明代的珠算盘与现代通行的珠算盘完全相同。例如在1578年柯尚迂的《数学通轨》一书中,就曾绘有一个“算盘图式”。这是一个十三档的珠算盘图,每一档上面两个珠,下面五个珠,中间用木制的横粱隔开,与现在的算盘完全一样。这样的算盘与日本后

来流行的算盘略有不同,日本流行的算盘在横梁上面只放一颗算珠。横粱上有两颗算珠,一方面便于计算中有时需要暂不迸位,另一方面则便于旧制斤两(1斤=16两)的加减,所以在实际计算时要比横粱上只放一颗算珠更加方便。

图1-10-1明代的算盘

图1-10-2 明代数学著作中的算盘图

至于明代珠算的运算口诀,也与今天的珠算口诀大致相同。

如加法口诀为:

“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进一十

二上二,二下五除三,二退八进一十

………”等等。

减法口诀诀为:

“一退一,一退十还九,一上四退五

二退二,二退十还八,二上三退五

…......

乘法口诀加起来是多少

刚用算盘打了一遍1155

哪个国家发明算盘?

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据南北朝时数学家甄鸳的描述,这种“珠算”,,每一位有五颗可以移动的珠子,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个单位,下面四颗,每一颗相当于一个单位。这是关于珠算的最早记载,与后来流行的算盘并不相同,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普及流传。

大约到了宋元的时候,珠算盘开始流行起来。元代未年有一本书叫 《南村辍耕录》,其中记载了江南的一条俗谚,说新来的奴仆像“擂盘珠”,不拨自动;过了一段日子像“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到最后像“顶珠,拨它也拨不动了。俗谚里都已经有了“算盘珠”的比喻,说明珠算盘的运用在江南一带已有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普及了。不过当时算筹并没有废除,筹算和珠算同时并用。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因此,一时间珠算风靡海内,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取代了算筹,并最终把算筹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明代的珠算盘与现代通行的珠算盘完全相同。例如在1578年柯尚迂的《数学通轨》一书中,就曾绘有一个“算盘图式”。这是一个十三档的珠算盘图,每一档上面两个珠,下面五个珠,中间用木制的横粱隔开,与现在的算盘完全一样。这样的算盘与日本后来流行的算盘略有不同,日本流行的算盘在横梁上面只放一颗算珠。横粱上有两颗算珠,一方面便于计算中有时需要暂不迸位,另一方面则便于旧制斤两(1斤=16两)的加减,所以在实际计算时要比横粱上只放一颗算珠更加方便。

至于明代珠算的运算口诀,也与今天的珠算口诀大致相同。

如加法口诀为:

“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进一十

二上二,二下五除三,二退八进一十

………”等等。

减法口诀诀为:

“一退一,一退十还九,一上四退五

二退二,二退十还八,二上三退五

………..”等等

乘法口诀即“九九口诀”,如“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之类,除法口诀则沿用元代筹算的“九归”口诀如:“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三一三十一”等等。这些歌诀相当完善,应用方便,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由于明代珠算非常流行,所以当时有关珠算术的书籍出版了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数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程大位是明代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自幼博览群书,二十岁后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同时不断研究数学。他遍访名师,广搜算经,经多年积累与编写,终于在六十岁那年完成了杰作《算法统宗》。此书出版后,很快就风行海内并传入日本。当时凡研究算法者,几乎都人手一册。一直到清朝未年,各地出版的珠算书,不是它的翻刻本,就是它的改编本,其流传之广泛长久,在中国数学史上是罕见的。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人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

乘法九九表的秘密是什么?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 *** 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世界文明古国乘法表比较

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原则上需要无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例如希腊乘法表必须列出7x8,70x8,700x8,700x8,7000x8……。相形之下,由于九九表基于十进位制,7x8=56,70x8=560,700x8=5600,7000x8=56000,只需7x8=56一项代表。

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来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 5x13,先将13+13得26,再迭加26+26=52,然后再加上13得65。

巴比伦算术有进位制,比希腊等几个国家有很大的进步。不过巴比伦算术采用60进位制,原则上一个“59x59”乘法表需要59*60/2=1770项;由于“59x59”乘法表太庞大,巴比伦人从来不用类似于九九表的“乘法表”。考古学家也从来没有发现类似于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不过,考古学家发现巴比伦人用独特的1x1=1,2x2=4,3x3=9……7x7=49,……9x9=81 ……16x16=256 …… 59x59=3481 的“平方表”。要计算两个数a,b的乘积,巴比伦人则依靠他们最擅长的代数学, axb=((a+b)x(a+b)-axa-bxb)/2。例如 7x9=((7+9)x(7+9)-7x7-9x9)/2=(256-49-81)/2=126/2=63.

古玛雅人用20进位制,跟现代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一个19x19乘法表有190项,比九九表的45项虽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伦方法还是简便得多。可是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玛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进行乘法运算,并非进位制的必然结果。巴比伦有进位制,但它们并没有发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发明用平方表法计算乘积。玛雅人的数学是西方古文明中最先进的,用20进位制,但也没有发明乘法表。可见从进位制到乘法表是一个不少的进步。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十进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