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呢?

1873年10月初九,浙江余杭豆腐坊短工葛品连染病暴毙,家人发现尸体脸色铁青,口鼻有血水渗出,怀疑是中毒而死,随即报案,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审理此案。

这本是一件普通的命案,案情本身并不深奥曲折,只要细加勘察,便可结案,谁也没有想到,在刘锡彤的操作下,竟然发展成为清末四大冤案之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引起轩然大波,案件昭雪后,慈禧发布懿旨,将浙江巡抚、余杭知县及相关人等130余人革职、充军或查办,江浙官场重新洗牌。

这起案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竟然将整个浙江司法体系都拉下水呢?其实,背后的起因源于一个知县和一个举人的私人恩怨。

1余杭士子杨乃武家庭殷实,喜爱打抱不平,平日里为人代写讼状,没少给知县刘锡彤找麻烦,1873年9月15日,杨乃武中举,整个余杭县只有他一人中举,葛品连命案发生时,杨乃武还沉浸在中举的喜悦中。

杨乃武家是二层楼房,他和姐姐、妻子住在一楼,葛品连和妻子毕秀姑租住在二楼,毕秀姑长相俏丽,喜欢穿白衣绿裤,人送绰号?小白菜?,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两家不免熟悉起来,杨乃武和小白菜过往甚密,经常教她读书识字,如此一来,街坊邻居闲话四起,传出?羊(杨)吃白菜?的闲话,一传十十传百,听到这话的杨乃武很不高兴,打算租期一到,就提高房租,逼葛品连一家走人,就在这时,葛品连出事儿了。

那几日,杨乃武去余姚岳母家办事儿,10月初九,葛品连一大早上就起不来床,开始以为是流火疾,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吃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小白菜请大夫开了药,还不管用,到了下午申时,就是三五点的样子,葛品连全身青黑、暴病而亡,家人赶紧报官。

年近七十的余杭知县刘锡彤带着仵作沈祥上门验尸,刘锡彤的好友陈竹山跟着一起看热闹,见死者是葛品连,便笑着说起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八卦故事,经他绘声绘色的一番戏说,简直是翻版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刘锡彤本来就对杨乃武看不惯,这下子机会来了,仵作沈祥也是个糊涂蛋,本来验尸之前先把银针在肥皂水中清洗三遍,沈祥忘了这个流程,直接用银针探喉,结果显示,银针呈黑色,便断定是砒霜毒死的。

2刘锡彤如获至宝,立即将小白菜带回衙门拷打,边打边问?是不是和奸夫杨乃武***谋害死葛品连?,这哪里是断案,分明是赤裸裸的诱供,小白菜经不起铁丝刺双乳、锡熔浇背的酷刑,便屈打成招,说砒霜是杨乃武十月初五给她,她十月初九下毒。

杨乃武很快被抓进县衙,杨矢口否认,自己十月初五不在余杭,怎能作案,且有多名证人,证人抵达后,证实杨乃武所言非虚。

杨乃武是新晋举人,按律见官不跪,不受刑,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大代表不能逮捕一样,必须先免去代表资格。刘锡彤便向杭州知府陈鲁呈文,请求免去杨的举人身份,公文前脚出门,刘锡彤后脚就对杨乃武用刑,杨乃武坚持不认。

十月二十,刘锡彤将杨乃武、小白菜及有关卷宗送到杭州知府衙门,却偏偏扣下了证人证明杨乃武不在余杭的证词。

不久,朝廷下达杨乃武举人身份被革除的朱批,杭州知府陈鲁再无顾虑,大刑伺候,杨乃武被打得血肉模糊,被迫承认与小白菜有私情,砒霜是艾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卖给他的。

艾仁堂是真的,钱老板也是真的,但是叫钱坦而不叫宝生,原来杨乃武记得这家店名和老板的姓氏,却不知道名字,经不住拷打只能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