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莲灯的民间习俗
九莲灯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的九莲灯,其前身是道士串门做醮时的一种祭把仪式。后由文化工作者佟其改造成群众艺术活动。经过整理的《九莲灯》,剔除了旧有的封建糟粕,吸收民俗精华,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汉族民间舞蹈。这个舞蹈以其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舞姿,反映了一群少女手提莲灯在元宵全节沉灯观景的欢乐情绪,舞蹈中灯火团团,红光闪动,煞似一条火龙欢腾飞舞,其旋灯技巧和穿花队形,颇具新意。舞蹈在设计身段步伐时,还吸收了莆仙戏的表演程式,音乐也由当地民歌和莆仙戏金牌改编而成,因而舞蹈的汉族民间色彩极为浓烈。
九莲灯由八洞神仙为王母娘娘拜寿的故事演变而成,扮演八仙演员各持一对花灯,(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腊梅、桃、杏、苹果、石榴),后场有一对立体水帘洞花果山的模型灯,称山灯。每场跑完,后台山灯突然分开,放出一把烟火,跃出几个“猴”,耍一套猴拳,翻几个跟头,将鲜果抢吃一空,然后跳入洞内。八对花灯加一对山灯,合为九莲灯,后从王母娘娘坐的莲花蒲团中得到启示,将“连”改为“莲”,称九莲灯。
九莲灯的灯具、服饰、动作、舞姿均十分讲究。表演分4大段,48个场次,每大段舞后摆一个字,唱一段歌,***摆“天下太平”4字,唱四季花。
1949年以后,九莲灯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均有创新。演员不受人数限制,净脸化妆,穿彩衣彩初裤,摆字和唱词以配合形势和中心工作为内容。1955 年,凤和村的九莲灯参加了山西省第二次民间艺术调演大会,获奖旗一面,并于同后赴京参加了全国调演。1987年9月文化局组织的九莲灯舞蹈队参加了山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