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为什么写《永州八记》?写《永州八记》的背景是什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生于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21岁中进士后,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取学宏慈科,调集贤典院正字。蓝田少尉,督行御史。805年,作为王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骨干,参与了著名的 "永贞革新",显示了他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出生在河东的柳家。元与韩愈并称 "韩柳",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写了600多首诗,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比诗歌更大。平行散文,有近百篇散文作品,论证有力,犀利而讽刺。旅游写生,多地有《河东先生集》、《西居》、《江雪》、《渔夫》等代表作。柳宗元家族建造的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文星村,是国家4A级景区。

"永州八记 "是唐代文人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通过写山水游记写在胸中的愤青散文。其实,柳宗元写的是山水游,也就是 "黄溪"。因为前八记的遗址就在永州城郊,各朝文人多有胜迹,故称永州八记。

在永州期间,他感到很沮丧,但也很无奈。司马光是个罪人,他便 "无聊则游",派人到自然风景区发愤图强,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雍州八记》。"《旧唐书》说他 "既经去,涉鞋俏瘴,崎岖埋赫,诗人之悲,写叙之情,动于文,为索文十余篇,读之方觉寒。" 说明了其写作背景,指出了其显著特点。

"八音 "先引后七,顺序连贯。可见,柳宗元创作《八音》是有意识的。在《八音》中,作者把自己的悲愤和凄凉的主观情感寄托在优美的客观自然景色中,形成了深刻而崇高的艺术意境。他自称是 "修身养性之人",说要 "养其汇",以解其气,找其慰藉,从而 "长游","暂笑"。"长歌当哭",正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他的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但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