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胸八卦
01
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02总筋穴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处。
作用:清心火,除心烦,消口疮,降血压,镇静安眠。此穴性凉,虚寒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3~5分钟。
03小天心穴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作用: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04阴阳穴
位置: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作用: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手法: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05新板门穴
位置:在大鱼际手掌与手背交界的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脾胃热,调理气滞,化积食,止胃热引起的吐泻和发热等。
手法:来回推(清法)5~10分钟,用于有些胃火,但胃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5~15分钟,用于胃热或胃气上逆者。
06脾土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增脾阳,化脾湿,散脾寒,增进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发热,止寒咳、寒喘。脾土是个热性的穴位,体内有热者忌用。
手法:拇指弯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为补法。脾阳虚时,用补法3~10分钟。
07内八卦穴
位置:在手掌面,以手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作用:逆运左手内八卦可降气,消导,化痰,止咳,平喘;顺运左手内八卦可提气,用于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陷而致脏腑下垂等。
手法:做圆形运法。①顺运左手内八卦:由乾卦起,顺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兑卦,操作2~10分钟。②逆运左手内八卦:由兑卦起,逆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乾卦,操作2~20分钟。
08新小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第5掌骨和第5指骨关节间的缝隙处。
作用:通肺气,化痰,退热,消腹胀,疏肝郁等。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09肾水穴
位置:整个小指掌面。
作用:补肝明目,补肾益脑,止肾虚喘。与热性穴位搭配可补肾阳,与清热穴位搭配可补肾阴。没事不要过度补肾水,否则会引起脾胃消化不良。
手法: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到小指根)5~20分钟,肾水只能补不能泻。
10新肾顶穴
位置:小指末节的整个指腹。
作用:止汗,消水肿或囊肿,收敛元气。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1肺金穴
位置:整个无名指掌面。
作用:清肺热,利咽止咳,降气化痰,通便。
手法:来回推(清法)3~10分钟,用于有些肺火,但肺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3 ~ 1 0分钟,用于肺火旺者;向心推(补法)3~10分钟,用于肺气虚、肺寒者。
12上三关穴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补阳气,活血化瘀,散寒气,发汗,退热(寒邪引起)。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2~10分钟。
13大肠穴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作用:止泻,清大肠热。
手法:来回推(清法)3 ~ 1 5 分钟, 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 泻法) 3 ~ 1 5 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
14小肠穴
位置:小指尺侧缘,自小指尖到小指根呈一直线。
作用:止腹泻,利尿,去心火。
手法:离心推,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小指根推向小指尖5~15分钟。
15下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离心推3~10分钟。
16一窝风穴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祛外邪。
手法:左右揉3~10分钟。
17新阳池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一窝风穴上1寸多,桡骨和尺骨相交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法:用中指的中间指节从手腕关节正中向小臂背面量起,新阳池穴距离一窝风穴正好是中指的中间指节的长度。
作用:利水肿,清脑,止头晕、头痛,降颅内压,降血压,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8外劳宫穴
位置: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手背第3掌骨的1/2处。
作用:补阳气,止腹痛或关节寒痛,收敛阴水。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19二人上马穴
位置:手背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间的凹陷中。
作用:利尿,利湿,补肾阴,能把?火?往下引。与热性的穴位搭配,可以补阳利尿;与凉性的穴位搭配,可以清热利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3~15分钟。
20二扇门穴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前方)两侧的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止喘。
手法:上下揉,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上下揉动2~10分钟。发热的同时伴有汗多者,此穴不宜用。
21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法:将拇指和食指并拢,骨缝处的肌肉最高点处即是该穴。
作用:降肺胃之气,清咽,止喉痛、牙痛, 止呕吐, 增进食欲, 清肠热,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2~10分钟。
22肾纹穴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清心热﹑肝热,明目,消除眼睛红肿、热痛、干涩,化热瘀,止眼出血、鼻出血,退高热,可用于真热假寒证。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23精宁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掌骨歧缝间。
作用:化热痰,活血,破血,散瘀结,用于眼睛出血﹑红肿疼痛﹑胬肉﹑白内障等症。
手法:按住穴位,上下揉2~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