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的名人对鬼谷子的评价
战国初中期,鬼谷子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世高人,所以那个时代对他的记载很少。然而战国的中后期,他的两位高徒的事迹却影响了好几代人,鬼谷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汉代,当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和安定后,像《鬼谷子》这类乱世学说,也就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市场和发展的环境,再加之《鬼谷子》学说与正统的儒家学说相悖,所以后世的名人对鬼谷子的评价很少,就是有,也多为批评和攻击。
一、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刘向,在其《说苑·善说》中直接引用了鬼谷子的相关学说,与引用荀子的相关学说和子贡的相关学说并列。
二、南北朝时间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直接赞美鬼谷子学说,“鬼谷唇吻以策勋。”、“鬼谷渺渺,每环奥义”,以及“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解势。《转丸》骋其巧辞,《飞箝》伏其精术。”(注:《转丸》、《飞箝》均为《鬼谷子》中的相关文章)。
三、唐朝开国元勋长孙无忌在为《鬼谷子》作序中,对鬼谷子作出了好坏参半的评价:纵横者,所以明辨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汉世以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临事而制。故曰:“诵诗三百,使于西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周官·掌交》“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万姓之聚,导王之德意志虑,使辟行之;而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谕以九税之利、九仪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是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乱家邦。
四、唐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辨鬼谷子》一文中,攻击和批评鬼谷子为:元冀好读古书,然甚贤《鬼谷子》,为其指要几千言。《鬼谷子》,要为无取。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盩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而时之言纵横者,时葆其书。尤者,晚乃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幸矣,人之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呜呼,其为好述也过矣!
五、南宋时的学者高似孙对鬼谷子的评价最高,但因其名气不大,影响也不大,就是这样也还遭到后人明朝宋濂的攻击。其评价内容为:
战国之事危矣!士有挟隽异豪伟之气,求聘乎用,其应对酬酢,变诈激昂,以自放于文章,见于顿挫险怪、离合揣摩者,其辞又极矣。
《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而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有金匮韬略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按: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纵横家。《唐志》以为苏秦之书
。然苏秦所记,以为周时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字。今考其言,有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又曰:“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凡此之类,其为辞亦卓然矣。至若《盛神》《养志》诸篇,所谓“中稽道德之祖,散人神明之赜”者,不亦几乎!郭璞《登楼赋》有曰:“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又《游仙诗》曰:“清溪千余刃,中有一道士。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可谓慨想其人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注其书者,乐壹、皇甫谧、陶弘景、尹知章。
六、明朝初年散文家宋濂,在《鬼谷子辨》中,对鬼谷子学说持全盘否定的攻击和批评。其内容为:《鬼谷子》三卷,鬼谷子撰,一名玄微子。鬼谷子无姓名、里居,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或云王誗者,妄也。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受捭阖之术十三章,又受《转圆》、《胠箧》及《本经》、《持枢》、《中经》三篇。《转圆》、《胠箧》今亡。梁陶弘景注。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纵横家。《唐志》以为苏秦之书。
大抵其书皆捭阖、钩钳、揣摩之术。其曰:“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闭藏之,使自言以示其异。”捭阖也。“既内感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钩钳也。
“量天下之权,度诸侯之情,而以其所欲动之。”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高氏独谓其得于《易》阖辟翕张之外,不亦过许矣哉!其中虽有“知性寡累,知命不忧”,及“中稽道德之祖,散人神明之赜”等言,亦恒语尔,初非有甚高论也!呜呼!曷不观之仪、秦乎?仪、秦用其术而最售者,其后竟何如也?高爱之,慕之,则吾有以识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