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易经的初衷和理由

选修易经的初衷和理由:易经是古代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必修之术,同时它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世界上有三本最具智慧的书,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印度的《吠陀》,三是欧洲的《圣经》。《吠陀》和《圣经》兼有史书和宗教典籍的性质,而《易经》与历史和宗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探讨的是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易经是古代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必修之术,同时它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作为群经之首,易经自产生之日起,其智慧就象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易经不仅触及天文、地理、兵家法学,而且渗透到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可现在,易经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八卦、算命,所谓娱乐八卦说的“八卦”就是不靠谱;算命说的就是迷信,这种见解是鄙视易经,这是侮辱了古人的智慧。孔子研究周易是为了通晓天、地、宇宙和人生的运行规律,他喜欢周易的哲学和思辨。

而普通人研究周易是希望通过占卜改变自己命运,最好能百占百灵。真正的易道智慧,就是通过研究《周易》,发现天、地、人的运行规律,从而能够敬畏规律、趋吉避凶、顺应天命。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它从上古时期的伏羲氏(生活于距今10000至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画卦,到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写卦辞,最后由孔子写系辞(公元前5世纪),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伏羲通过天象演绎了八卦即先天八卦,周文王又根据先天八卦演绎出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出了六十四卦,作出了卦辞与爻辞;

春秋时期孔子作《周易·十翼》进一步诠释了《易经》。孔子在《易传》中(周易.系词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虽然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凝聚了易经的最高智慧。因为这句话里,包含了“变易、简易、不易”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易经》用简单的八卦演绎了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易经的象、数、理、占,“象”指形象、象征的意思,“数”也称为“术数”、“是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理”是“义理” 它是用来解释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万物变化的原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活动的道理。

“占”就是指占卜,占卜就是算卦,数指数术。就是根据《易》的原理进行推测、占算得方法。通过易占的方法,预知、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易经》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国家不把易经作为教材?让每个中国人从小开始学习呢?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信仰为何物?只剩下对金钱、对权力的追求,对满足物欲的追求。倘若我们从小开始学习易经,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从蒙卦中我们明白:对小孩的正确启蒙教育能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质,会影响小孩长大后一生的判断与选择;

从需卦中我们告诉小孩任何的需要都要有过程、要时间等待,不是所有需要都能被满足,只取自己所需要的部份,更不能浪费资源,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合理的需要能促进人类的发展,过度的欲望会导致痛苦的产生!

从蛊卦中明白,身居高位要从精神腐化和物质腐败时时警醒自己,精神方面观念可以改变,但物质腐败,就象一个吸毒的人要戒毒是非常难一样,物质腐败很难让人拒绝。所以人不能养成坏习惯,一旦养成坏习惯要改是很痛苦的。以上种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