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有什么特点

甘肃方言有什么特点:

1、普通话的一部分合成词,在甘肃话中为单纯词。

2、甘肃话合成词中,附加式比较多,且有比较特殊的后缀。

3、重叠式合成词比普通话范围广。

4、复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总体上与普通话差下多,在具体词的构成上有差异。

甘肃方言,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由于甘肃省地域广阔,经度跨度大,所以形成了很多方言分支。甘肃境内方言分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其中在此尤其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后分封于蓟(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北京开始操天水的陇中方言(黄帝语言),此说明天水是古黄帝部落语言之源头。

在今甘肃临洮(古狄道)县,无论城里乡下、公舍私寓,也不分学学人文盲、职员农夫,都有一个张口闭口,须臾不离,且

最容易将外来人同化的标志性口头语--阿得"。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方言之谜,破解之道,恐怕只有借助于中国的活代

史实。

考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秦王苻坚分使关中氏人十五万户散居方镇,坚送于灞上,诸氏恸哭离别,秘书侍郎

略阳赵整因侍宴而歌日:"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资治

通鉴>卷一百四)。歌中之"仇绥",元人胡三省已称"不知为何物",可以存而不论;至于"阿得脂",尚未见审音治史者有所考

究,疑其即为临洮方言"阿得"的原形,而"之一音或为为原来所有,或为歌者所加,现则完全退化。晋宣帝青龙三年(公元

235年),武都氐王符双率其众六千人来降并世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苻坚夺位

称制后,其宫宦朝臣、边帅郡守多略阳人氏,故"阿得脂"当为前秦君臣通用之语。既然武都并无此语,则其必系氏人陶进之后

所随略阳方言。然则何以略阳的原有方言竟变成为临洮的独有方言了呢?形成这种现象的唯一人为因素,就是略阳人口特别是

当地豪户向临洮的大规模迁移和长时期居住。

略阳与临洮发生语言关系的主要纽带当系成纪豪户--陇西李氏。李氏由赵地迁居关中的始祖为秦国将军李兴族,第三代

瑶、第四代信及第五代超分别为秦狄道侯、汉陇西侯和汉阳守,期间已由槐里(今陕西兴平)迁居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