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沃伦·巴菲特》:巴菲特8条人生哲学,太赞了!

最近发现一部宝藏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豆瓣上9829人打出8.7的高分。

这是2017年的片子,当时巴菲特已经86岁了,他的生活简单甚至单调,每天自己开车上班,路上买一份麦当劳,坐在办公室里看书......

这也太平淡了,和我脑海中的富翁生活天差地别。

说实话,整个片子都很平淡,如果你是抱着股神的暴富秘籍来的,可能要失望了。

片子的很多笔墨落在巴菲特成长经历、家人采访、日常生活上。

看的时候平平淡淡,看完后,出乎意料的回味无穷。

有些片段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折射出的无不是巴菲特的人生哲学。

纪录片的开始,巴菲特向学生们抛出了一个提问,如果你们能拥有一辆喜欢的车,并且是你这辈子唯一的车,你要做什么?

当然是要好好爱护它。

巴菲特说:“我们不会在一生中只拥有一辆车,但只有一个身体和大脑。”

抛开巴菲特的股神身份,一个86岁的老人每天还在工作,还能自己开车上下班,这样的身体和头脑条件,就已经足够让人羡慕。

巴菲特有两条投资原则:第一条,不要赔钱;第二条,请永远记住第一条。

巴菲特的办公室走廊,挂着一副7分旧的纽约时报,那诞生于经济恐慌时期。

他想要把华尔街真正恐慌的年代放在墙上,作为世界上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提醒。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见面,盖茨的爸爸让他们分别写下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一个词,他们都写了同一个:专注。

有句话说,鱼的记忆里只有七秒。

现在人的专注力可能也不过七秒。刷完一个短视频,到下一个八卦热搜......

静下来看“专注”这个词,我挺难过的。

30岁了,在此前,我还没找到一件长期专注的事。职业也是横跨各个圈,创投圈、餐饮圈、教育圈......

27,28岁时,我为此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最近,我终于找到这一生要专注的事——投资(广义的投资)。

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评价: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巴菲特从小就爱读书,读书也很大程度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7岁时,巴菲特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开始了商业世界的探索。

直到80多岁,巴菲特依然每天5,6个小时读书。

他说,“每个人都能读我读的书,这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书架上的书籍,和桌上摊开的报纸。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

巴菲特说,你不需要精通许多公司,你只要能够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的几家公司就够了。

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

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如果你有一座经济城堡,人们会来占领城堡,把你赶走,所以你最好有护城河。

什么是护城河?

商业上说,护城河主要指企业结构性竞争优势,既要有长期优势,可以帮助企业长期保持高资本回报率,也要能防止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复制。

人生就像一家公司,想要基业长青,我们也要打造自己护城河。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他90%的财富都是50岁以后积累的,这就是投资的复利。

同样一笔钱,你消费掉了,就没了,当下快乐一下子而已。

但你存起来,投资起来,享受复利,就能获得长久的快乐。

这让我想起纪录片《金钱与我》中,一个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社会实验,大部分人严重低估了复利的力量。

认真看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图,不是线性的,而是前期增长缓慢,积累到某一个拐点后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这部片子有太多值得深挖的人生智慧。

贝索斯曾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是啊,道理总是简单,做到却很难:

①爱惜你的身体和大脑

②不要赔钱

③保持专注

④持续读书

⑤识别能力圈

⑥构建护城河

⑦复利思维

愿我们也能不断学习、践行,沉淀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枉这一生。***勉。

我是希凌,FIRE运动践行者

目标40岁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我会在持续分享存钱、理财、FIRE运动

如果你感兴趣,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