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读书心得《人生海海》
读书心得
书籍《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章节全书完
字数2968
本书重点人生如同大海一样,既有乘风破浪的顺遂,也有波涛汹涌的坎坷。更多的是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和无穷无尽。理解这些,好好地活着,认真而又充满了热诚地活着,这就是人生海海。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001 流言
人生的所有苦难中,伤人最重者,诛心催命者,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攻击,比如流言蜚语,比如谣言,比如诬陷!
本书的主线,就是围绕着“关于上校的流言”展开,以此为关联,将一个江南村落里的人和事,前后大约100年的历史,串接了起来。
对于流言者,无非以下几个类型:
有心制谣者:这种人是很少数。他们制谣一定有其目的性,或者为了利(我个人认为这个占大多数),比如内科医生,为了上位,不惜构陷上校。或者为了名,比如书中的爷爷,为了家族的名声,也做出了伤害上校的举动。
无心传谣者:这类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又想着“一定要与众不同”,于是许多“看起来像”的事,在他们嘴里,即变成了“真的看到了”的事。符合大众口味,添油加醋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吃瓜群众:这类人占了绝大多数。也是流言蜚语之所以能泛滥,之所以有市场的土壤。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听流言蜚语,之所以这么喜欢传播,“好奇心”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力。越是隐私,越是不愿意示人,越是不容易轻易见到的事,就越是能成为流言蜚语的重要要素。
所以,流言蜚语中:性、私情、生理或者心理缺陷、经济资产等,就成为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最容易传播的话题——因为这些,都不是轻易能知晓的事,越是不容易知晓,越是想知道。
作者麦家,正是借助“流言”这个人性的缺陷,将以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人际关系、人情世故、以及纵横中国近100年的历史,串接起来。从明线上看,是在说中国人乃至东方文明中,最为看重的“面子问题”,实际上,是在讲我们对于自身,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看法和观点的一步又一步的跃进:从最初的肆意妄为,追求感官的感受,到开始注重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评价,到最后认识到自己和世界,最终能够和世界和谐相处。
002 八卦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要么大家高度自觉,把所有的流言蜚语都禁绝。活着国家、社区出台法律,一旦有一丁点流言蜚语,就严苛地追责。
总之一句话,让流言蜚语彻底地灭绝。
遗憾的事情是:做不到。只要人类存在,流言就不可能消失。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地球上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智人,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竞争出位,能够干掉比自己高大的尼安特人,干掉比自己聪明的其他类人物种,干掉比自己灵活的近亲,干掉比自己凶猛的猛兽,依靠的不是体能,不是凶狠,不是更适应环境,而是——八卦!
八卦,把智人聚拢在了一起。全世界各地,只要是人,都有至少一个***同点: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还喜欢编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就是相互之间八卦来的。
八卦来,八卦去,从最初也是类似于流言蜚语一类的奇谈怪论,到了最后,八卦出一些能够凝聚智人个体的***识理论,八卦出能让智人抱团取暖,集体和外界抗争,甚至能够为了整个族群的繁衍自我牺牲的道德、伦理体系。从最早期的是巫术、迷信;在后面演化成对祖宗,先辈的崇拜;再到在后面就是宗教、哲学,并依据地域的不同,有了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如今是全球人类***同体。
不妨说,这些都是八卦的衍生物,只不过,一些被写进了教科书,让我们学习,传承发扬光大。还有一些,仅限于大家口耳相传,窃窃私语,必须得避开当事人,上不得台面,变成了流言蜚语。
大家的***同祖先,都是八卦聚拢的。
大家当前***同的爱海,还是八卦。
八卦,是人最基本的本性!
003 道义
上面说到,流言蜚语最重要的领域,无非是男女之间的隐私,家长里短,似是而非。有着“不遵循世俗的反传统性”、有着“肆无忌惮”的任性,有着“黄、脏、黑、赌”的灰暗性,但是即便如此,流言,一样也是受“道义”的约束的。
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道义就是:你可以肆意妄为,但不能害人,更不能威胁到公众利益!
比如说书中的“老保长”,他很明白“流言”的边界,他自己干脆就公开宣扬自己是一个“老流氓”,就是喜欢吃喝嫖赌。他的这个“表里如一”的提现,反而让大众对他失去了兴趣——老保长他把自己的隐私公开了,他没有隐私了,也就没人对他感兴趣了。
但是他很明白自己的底线——不去害人。早期的时候,不去做日本人的汉奸,后期的时候,不去出卖朋友。
又比如说书中的“爷爷”,一辈子“仁义道德”挂在嘴上。不给人讲大道理就无法和人讲话。但是到了最后,却为了自己的仁义道德,为了面子触碰了道义的底线,出卖了朋友,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凄惨晚景。
真的应了一句古话: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个神明,就是道义!
004 麦家的写作
麦家的写作,一向是很好看。
这一部《人生海海》,和余华的《活着》、《兄弟》所表达很类似。都是感叹人生不易,感慨人生起伏,都认为人生要好好活着,细细地品味。
具体到麦家的对于本书的写作手法,有了一个明显地改变和特点——多镜头聚焦
这个词是我自己乱想的。
我发现近期无论是作家,还是影视作品,都有这个特点。
比如说《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家乡》一口气邀请了好几个导演,分别执导,分别构建故事,最后合拢在一起,反应祖国近些年来的变化。效果还真不错。
又比如说《金刚川》,也是几个导演***同开机,一个故事主线,以不同的视角分别展开,有分开,有聚拢,甚至好几个细节之处,还刻意地进行了衔接。
这种叙事手法很高级!
所谓立体电影,所谓3D电影,无非是利用人的视觉错觉,利用偏光镜头和偏光眼镜片,骗过人的眼睛,让画面立体生动起来。
这种多镜头叙事的方法,也是这种类似的手法。
借助不同人,不同的视角,骗过了人的固定型思维。利用不同的叙述,紧紧围绕者主线,把主线故事讲清楚,人物讲丰满。看起来更客观、更全面。有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故事里的人,真的“就像我身边的那个谁谁谁”!
一条主脉络,诺干分镜头,多视角,多机位地拍摄和写作,这是现在很高级的讲故事的模式!
麦家,是个中高手。写的故事很好看,很吸引人!
而且,这种写法可能暗合了人脑的记忆特点——多方位地重复,每一次重复就对主线加强了一次。多方面地重复,巩固了故事主线,即便只看过一遍,还是能记住很多情节!
005 活出我自己
活出自我,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故事的最后,上校的结局让人唏嘘。可是,作者不这么看,麦家认为,上校最终活成了他自己,这是他最愿意活成的样子——单纯地像一个孩子一样。
其实,故事中很多人,最终也都“活成了他自己!”
郎中奶奶活成了她自己,她一辈子追寻爱,最后她做到了,也满足了!
老保长活成了自己,书中给他了一个隐喻:他临死前自己给自己墓地种的两颗柏树。在他死后,一颗活了,另一颗却死了,暗喻者他黑白分明的人生。
爷爷也活成了自己,一辈子道德仁义,要面子,最终这个面子把自己害死了!
小瞎子也活成了自己,想要好吃懒做,结果一辈子要依靠他人才能活命。
书中的我,也活成了我自己。
所以,流言蜚语,不是最重要的!
天赋秉异,成绩突出,像上校一样,什么事一学就会,都很突出,也不重要!
能不能让自己活着很满意,很重要!
你嘴里说的,手里做的,心里想的,是不是就是你想要的,很重要!
活出你自己,很重要!!!
人生海海,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