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让的解读“神医”
解读一代“神医”任玉让 (王广田)
2003年5月26日,人称一代“神医”的任玉让先生溘然离开了我们。这位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行医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为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万多人诊治过疾病,为数十万人解除了病痛。为此,他成了大名鼎鼎的中国西部“神医”,他所在的陕西宝鸡西部山区西庄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一下子蜚声遐迩。二00二年八月,他应邀去美国一所大学讲学,该大学所树的一块大牌上用英语赫然写着:“任玉让·中国西庄神秘的医学大师”。
任玉让生前可谓声名显赫,曾先后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陈仓区政协常委、宝鸡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并荣获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光荣称号。这个自幼生长在山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从十多岁开始就名噪医界,二十多岁就成为“神医”。人们一直在思索着、议论着:任玉让是否得到过什么绝妙“天书”?他是否掌握了某种高超“法术”?他是否受到某些高人“点化”?他自身是否具有某种特异功能?他是否通过气功修炼打通了“天眼”、接通了“天人”对话的信息链?……
笔者多年来一直酷爱文学、中医学,曾先后涉猎过心理学、人体科学、现代科技知识,也了解过《周易》及其分支《奇门遁甲》、《风水》等古代朴素哲学常识,加之七十年代初刚一参加工作就在任玉让所在的西庄村长期驻村工作,与任玉让有***同语言,志趣相投,交往甚密。兹将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有关任玉让先生治病的一些神秘现象予以解读。
只要接受过任玉让先生诊断和治疗的人都会惊异地发现,他诊治病过程中有三个神秘现象:其一,他在给患者诊断治病时总是离不开他所居住的故乡,似乎离开这块“风水”宝地诊病就不灵验了;其二,任先生诊治疾病时总是选择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各顺延一天,每月集中治病六天,好象这个特别的日子有神灵们暗中点化;其三,他诊病时仅用一秒针“点触”式的手法,且诊断疾病达到准确无误的地步,从而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诊断疾病主要依靠切脉的常规,不仅使患者惊讶叫绝,而且令医界同仁们百思不得其解。
对任玉让诊治病过程中的这些神秘现象,笔者一直给予较多关注,并先后运用《周易》、宗教、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理论多角度审视过,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九六年八月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撰写了题为《任玉让人耶?神耶?》一文,似乎找到了一些合乎情理的答案,现在看来这些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解读之一:任玉让诊断治病离不开他的故乡,我认为有两种因素:一是任大夫所居住的村庄的确可算得上是一个山清水秀、植被丰厚的风水宝地。风和水原是《周易》八卦之中的巽卦和坎卦的象征物,《周易》作为研究变易及其规律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归根结底分为阴、阳,而且阴阳互补,使世界又分为“天、地、人”三个层面,人们常常力求达到“天人合一”境地。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所谓风水,就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表征词,就是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及其美学等综合参数。人是一种动体,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他所处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任玉让所居住的环境具有藏风聚水之功,这种环境极其有利于主人灵感的超常发挥。此外,他诊治病之所以不离开故乡,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以此带富乡亲。在他为患者治病过程中,绝大多数村民设立家庭病床,招待患者食宿,既为患者提供了服务,又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这个过去贫困的小山村,现在户户盖起二层楼,村民仅此每户年均收入五千至一万元,村上10多年来不向村民收取各种提留款,而且每年还要给每个村民分红。难怪一提起西庄村的新变化,村民都说多亏任大夫。
解读之二:任大夫选择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集中诊病,一方面出于从宇宙角度考虑,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受地球所产生的引力作用对人的影响。而据任玉让生前解说,他之所以确定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为诊病日,只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并无什么神灵“点化”的因素。
解读之三:“点触式”的诊脉是任玉让最为神秘的绝技,他之所以被人们誉为“神医”,“神”就“神”在这里。任玉让诊病为什么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呢?笔者经过对他的长期观察,初步解开了这个神秘的疑团。任玉让生前的诊病室里有两个大书柜,里面装满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资料,我每次到任大夫那里去总要先打开柜子翻阅一下。这些书籍中有作为早期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以及医典《伤寒论》、《时病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还有全国医学院统编教材和大量的古今名家医案、名方、验方等。有时我想:任大夫房内这些医书究竟是一种摆设?还是为了临床应用?用他的话说,他一生中大半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而当我翻阅他柜子及案头的医书时却发现其中没有一点划痕,好像从来没有被翻动似的。有一次我冒昧地问他,“你身边这些书你是否都已经全看过了?”任大夫轻轻一笑,说:“非怪你这样问我,有不少人也这样问过我,不瞒你说,这些书中的内容我基本都掌握。”说着我随手从书柜中抽出《全国名医中医验方大全》一书翻了一下,问他:“这本书203页中刊登了几则什么验方?任大夫转过头来看了一下此书的封面,随口答道:“那里记载了三则防治艾滋病的验方。”当时我心头为之一震,暗暗佩服任大夫超人的记忆力。接着任大夫自信地说:“柜子里的不少医书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大作用。”此时我不由得感到吃惊。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之浩瀚,不少人用毕生的精力苦读求索,所获甚微,有的只能了解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任大夫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资,在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学深钻,熟练地掌握中国传统医学诊病“望、闻、问、切”技法,并超常发挥,特别是把“望”、“切”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当代一位学者所言:“读书犹如采金,有人沙里淘金,读书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点石成金,随便翻翻,便成巨富。”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了“非典”疫情,任玉让向国家防治“非典”机构推荐了几则防治“非典”中医方剂,并应邀参与了国家防治“非典”疫情工作。正是靠大量博学苦读、活学深思,任玉让的医术才不断出神入化。由此,我们难道不能揭开他神秘“面纱”之一角吗?
解读之四:任玉让真的得到过“天书”吗?1997年10月10日,我专程去看望他。那天吃完中午饭,他诊病休息之余,带我到他平时很少有人能进去的寝室,拉家常之余,我问及他到底有没有什么“天书”之类?任大夫津津乐道地说开了:1976年,他只有12岁,有一天,他到附近村庄的一户老中医家中去玩耍,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本古版中医验方书籍,当时不知为什么,他对此书产生了浓厚兴趣,爱不释手。于是,主人便把这本书给了他。回家后一有空,他就翻阅。受此书影响,他深深迷恋上了中医学。同时他还向我介绍了他钻研“易经”、“奇门”、“风水”、修炼气功等一些情况。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时睡在地上翻阅那本中医验方书时,把书捂在脸上遮着太阳睡着了。后来,当一位过路的老人把他叫醒时,竟意外地发现了这本书与众不同,问及此书来源,任玉让便象编写童话一样,故弄玄虚了一番,说他在放羊时,睡着在山坡上,梦见两条蛇,他赶紧用草帽将蛇盖上,醒来时在草帽底下就发现了这本书。后来,这个“童话”便随着他从医有为而广为流传。也曾有不少人问及此事,但他都没有正面解释,于是,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色彩便更加浓厚。那天,我因为即将见到任大夫的“天书”而格外兴奋。任玉让看透我的心思,便从他卧室柜子里拿出了一本古朴陈旧的书籍,我接过一看,是三国时华佗所著的《华佗神医秘方真传》古版本。此前,我也曾在一些地方见过此书的新版本和地摊上销售的盗版本。我很清楚,尽管医学界对华佗著书众说纷纭,但它总是任大夫的神秘“天书”。据当时任大夫介绍,我是第一个看到此书的人。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思索着,随口问道:“神医华佗这本真传真能造就神医吗?”任大夫笑着摇头,说:“你喜欢,那就送给你,留个纪念,祝你也能成功。”当时,我得到了“神医”的“天书”,感到格外兴奋,又将书递给他,要求任大夫在书上写几个字,任大夫叫我另找了一小块纸,他略加思索,拿出钢笔很流畅地写道:“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这句话曾有不少人说过,任玉让也以此勉励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竟成为任大夫对我最后的忠告。这些年来,我一直把他所题写的这句话贴在办公室,以此来鞭策自己。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西庄出了个任玉让,他说来神秘,其实并不神秘,他不是神,是人,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敬重和怀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