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竹古村行
7月3日下午,和同事突发奇想,去邻县箔竹古村走一走。
所谓邻县,即修水县。一直觉得修水特别近,可能是很多年前去九江,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经过修水县城,所以印象中就是很近。
那一天也是天公不作美,上午还是好好的天。下午上路,开始还好,阴阴晴晴,至少没下雨。上了高速,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就开始下雨了。先是小雨,后面越下越大。
过了两个长长的隧道,简直是倾盆大雨。也曾想返回,又觉得既然出来了,还是坚持走到底。
下了高速,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崎岖。简直不像通向游泳景点的路。我找出地图,一一对应,并没有走错。
又在百度搜索箔竹村,资料显示:明代永乐年间郑州荥阳郑氏迁居至此,按太极八卦形制设立的隐居村落。该村落保存完整,现仍保有九井十八巷,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余栋传统民居等。
箔竹村处于黄沙、宁州、黄坳交界点,四面环山梯田、竹林茂密、风光秀美,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一份宁静。全村无水泥,道路由石头铺成,充满着古朴静谧。
车过黄沙镇,向前再走半个小时,一个小山村呈现在眼前。雨声沙沙,村庄静穆。
果真没有水泥路,一条泥巴路通向村庄。我们在一幢房子的前面的空地停好车,撑着伞沿着村里的石砌小路走走。
走进一个祠堂,因为雨天,非常阴暗,找到开关,开了电灯,在祠堂走了一圈。祠堂比较新,门和楼板都是新的,可能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游客所建。
祠堂里没有一个人,感觉阴森森。出了祠堂,沿着一条石彻小路往上走,民居大部分是土墙屋,间杂一些砖瓦房,可是不见一个人。
继续往上走,终于看到一间房子里坐着七八位老人在聊天。我们走进去,老人很客气,给我们让座,又沏了热茶端给我们。我喝了一口,茶里放了自家腌制的菊花,还有炒熟了的黑豆,别具香气。
与他们攀谈,说最鼎盛的时候村里小学有学生五十多个,下面的村庄还有一个小学,也有五十多个学生。现在只剩下老人和少量中年人三十多人,年轻人全部搬下了山。
而年迈的老人们则选择在山中渐渐老去,他们离不开故土,村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十多人,由于长年以素食和野菜为主,个个健康长寿。
坐了大约个把小时,我们起身离开,问年代久远的房子,一位老人指了两幢三百年的。
顺着小路走过去,原来是两幢土墙屋,墙上还有文革年代的大字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也有小框框起来的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凡是错误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绝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两间房子的门都是锁着的,估计久无人住,但门前屋后非常干净。
经过一间摄影馆,推门进去,光线不明,开了电灯,欣赏墙上的摄影作品。有阳光下的梯田稻谷金黄,有油菜花开烂漫春色,有弯弯曲曲小巷鸡鸭觅食。。。特别吸引我的一幅是春节杀猪图,大人孩子团团围观欢天喜地的样子,热热闹闹多么喜庆!
置身如今如此冷落村庄,想象当年之繁盛,无比慨叹,想要真正振兴乡村,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箔竹村,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小村庄中的一个,它们的现状几乎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