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吗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上古时代,天人合一。任何一个首领,其首要职责就是仰观俯察,授民时历,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祭祀和管理礼制;其次才是开疆拓土。有了“认识天文,教民稼穑”的本领才能为先民所敬重和拥戴,从而担任“领袖”。史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萌芽状态,那时人们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燧人氏时代已经确认天北极,创《河图》《洛书》、星象历;伏羲氏时代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天道观测系统;到了炎帝时代发明了太阳历,发现了太阳黑子,并发明了荧惑历(火星历)等,促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尚书·尧典》 中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记载,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周礼》中有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明确提出了冬至和夏至。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出现了“日夜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小暑至”“霜始降”等称呼。到了西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很多人喜欢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24节气,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4节气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