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之陈鲁豫
邻家女子、亲和、说话温柔,亲和的主持风格,访谈感性像聊天,傻乎乎的笑容,穿着随意,或淑女,人见人爱。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她的风格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是一个比较自我的女性,在采访中也会有弊端,多数人都不喜欢被主持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就会对她的采访有一定的抗拒心理,但是她提的问题却非常的好。
陈鲁豫北京市西城区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
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担任《鲁豫有约》主持人,并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
被媒体称为“东方奥普拉”,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她参与主持凤凰卫视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之旅、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以及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1998年4月后,陈鲁豫担任新创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开创“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当前担任《鲁豫有约》的主持。
人们对鲁豫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出色的英语才华和国际新闻的敏感度,在新闻时政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同时她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出版了很多书籍。
之前,看陈鲁豫自传《还是要相信》书中有一段原文如下:
我大大方方地承认我不是很年轻,但我没有老。我相信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很久很久,我认为这是我人生最好的状态。在人的一生中,年轻和年老之间的这段时间其实是最长的,也是最好的,是最应该让我们去喜欢的。可是我们确实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但若你无论年龄怎样增长都可以打起精神气地活着,你一定会发现,你会活得越来越好,远远地超过青春期的好。
? 这一段话令我动容,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喜欢鲁豫印象当中应该是从她主持的《鲁豫有约》开始的,当时第一感觉这个主持人怎么笑的如此爽朗和肆无忌惮呀?但看过几期节目后,发现她几乎每一期节目中,当嘉宾说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她都会跟着爽朗的大笑起来,一般主持人很少敢这样笑的,但是因为笑得真挚、坦诚,观众就会接受她的笑,这正体现了她的主持个性和魅力。
做为一个公众人物,存在感、评价与肯定带给鲁豫的感受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鲁豫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节目的团队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主持人呈现,节目仍然无法精彩。
目前不少的谈话类节目,在嘉宾还没有把话说完的时候,主持人就抢着发表个人见解,代替嘉宾总结,主持人没有和嘉宾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没能更好的搞清楚嘉宾的想法。
? 《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象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可。
倾听正是鲁豫主持风格独特之处,在话题设计上她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个问题,则故事性问题占到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个。在采访与嘉宾对话过程中,她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她眼神表现得极致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
? 一个有魅力的人,也许与样貌无关,与才华无关,与财富无关;
也许只因一件小事、一个瞬间而产生,却让你从此刮目相看。
陈鲁豫外表清新靓丽,乖乖巧巧,宛如亲切的邻家女孩。双语主持的风格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眼球,清新自然、从容大气的主持风格,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更是让人禁不住感叹。
忘了是哪部电影,其中一位老派的英国上流社会女性说,人的一生只应该上三次报纸:出生、结婚和去世,否则就是俗气。这种充满明显优越感的态度有点招人烦,可她的清高并不无道理,因为她的生活圈子和价值观决定了远离大众才是最安全、最体面的生活方式。
而陈鲁豫存在感不需要头版、八卦来给予, 她的智慧、她的执着、她的魅力,以及工作全身投入、忘我、尽力已经让她无比优越地存在着,改写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