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与八卦

许多现代人的疾病,无非是因为日常中的烦恼无法排解,或是个人不好的生活习惯累积成病灶。静坐及养生功法它不一定是宗教形式的展现,在更久远的年代,东方跟西方的人们,将它视为一种独特的保健身心、开发人体智慧潜能的方法。

其实静坐真正应该要被静下来的是我们的心,能够培养静坐的习惯,配合生活中的修身养性,自然而然就会长寿,而且可以保证绝对的生命品质,不必再花大钱看病或吃药。其实这些修行的功夫,并不是一定要天天闭关打坐,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是练习静坐的时机,如同张三丰祖师所说的:「一灵独存,日常里应对进退就如同镜中影像,事情来了就面对,事情过了了无痕迹,没有任何分别,自然就会真性常存。」

气息与心念***舞的养生之道

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疲惫的身体其实很难真正地达到放松,我们更不知道自己到底累积了多少的情绪压力在身体里面,是否有方法能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其实最重要的诀窍就在于「呼吸」,如何回归到最放松的呼吸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关切的重要功课。

而打坐能不能静下来?如何让烦恼跳跃的心念平缓下来,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办得到,虽然现代人会借由音乐甚至药物让自己放松,但也只是暂时性。在学习静坐的过程中,师父观察了弟子的体质、性格种种条件之后,给他最适当的修炼指导,让他能够在最关键的环节上做调整。

师父曾说:「现在一般人所以毛病丛生,年纪轻轻地就走了,主要原因都来自于肉体和精神耗损太多,而又不知添补所致。……从前还有一位李清云老道长,活到了两百多岁。这些人之所以能够长寿,主要的原因都是来自于心,和把呼吸控制地比一般人都好。」

就像师父对刚开始学习静坐的弟子总会提醒:「先人每教人止念,念头不住亦枉然。」因为人的杂念很难捉捏,往往像千尺高的瀑布往下激流,一般人根本无法用意念去停息或克制它。所以师父真正传授给学生的,就是要教导他体会如何让自己的呼吸和心念完全地融合。

呼吸在我们日常来说就是出息和入息两种,师父指点说:「你看这个『息』字就有意思了,上面有个『自』,下面有个『心』,这代表呼吸和自己的心性有关。所谓的心息相依便是一个暗诀,指的就是说打坐到最后没有出入息,只有一颗独立高标的本心,呼吸便形成了一股气,这个气的作用就更大啦!」

这是道家修习炼精化气的基本概念,也说明了如果静坐时,能让呼吸和心念形影不离,对于身心调养会起更大的功效。当呼吸吐纳进出到达最后时,呼吸会呈现软若丝绸,气若游丝,绵绵细细,若有实无,就像恢复到胎儿脐带未剪时的状态,也就是道家始祖老子所讲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至于呼吸与气如何调和运行,便是师父与弟子的经验传递了,这个倾囊传授的过程,在《静坐:这一档子事》书中,温馨地投射了一场道家心法的真传景像。

静坐,连外国人也在哈的风潮!

静坐,目前越来越流行于现代西方世界,越来越多人正尝试以此作为辅疗及养生的方法,有越来越多科学实验报导静坐的疗效,甚至是相关的静心及禅修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王蕰老师重视现代人身体的病痛问题,并希望将多年所学习的静坐养生保健身体的秘方与大家分享,所以完成了《静坐:这一档子事》,将独门的口诀与方法分享给有缘的读者群,希望能够让每个人的身体重新感受到真正的呼吸!以下摘录自《静坐:这一档子事》: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外国人对东方的神秘学产生了好奇,我师父在山上的时候,便接触到了德国和法国几位专程跑到中国来研究道家奥妙的学者,其中还有两位后来出家当了道士,俨然已经成为中国通。他们身体力行之后,发现很多陈年痼疾竟然不药而愈,因此对于静坐、炼丹一事更是兴起了极大的信心。

往后也曾看过有不少的西方科学和医学团体,常组团到青城山来参访和学习。一次刚好参与到由三个国家组成的试验小组,他们想了解中国的气功,于是找了两位道观里的道士表演了几个动作。他们用一片羽毛贴放在正在静坐中的道士鼻孔前,这位道长轻松地吸了一口气以后就住气于丹田,经过整个上午,那片羽毛闻风不动从未掉落。在一旁的人使用血压计、心跳测量仪和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材测量,却发现这位道士竟然可以进入心跳完全停止的状态,而且可以任意控制脉搏的跳动。这些种种现象无不让西方人着实吃了一惊。

在春光明媚下的静坐初体验

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到师父的住所,当时只觉得心中的感觉很温暖、很宁静,在台北很少有这样子的居住环境。大门是由两片推轨式的草绿色铁门组合,支撑大门的是一整排红砖点缀著八卦形镂空的小窗花。进去大门后,两旁各种植著一株高耸入天的樟树,旁边还有一株超过屋顶的榕树,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榕树上面师父养了两笼绿绣眼,夏天的时候外面一圈七里香,随着温熙的夏风吹拂著,那种沁入鼻尖的香气令人心中自然升起有一股很温暖幸福的感觉。

时而从榕树飘落下来的落叶,伴随着小鸟叽叽喳喳的斗叫声,形成了另外的一种气息。这里边有一片草坪,虽然不大,但足够十几二十个同修一起打坐,草坪的正前方有着四五阶由唭哩石砌成的台阶。这是一栋日本外交官留下来的房宿,里面非常朴素,简单来说,看到的就只有榻榻米、桧木地板和竹子。落地的木头拉门是用木条区隔纸糊的门面,上面有着不同的画作内容,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整片大大小小的鹤,有的飞翔、有的栖息、有的觅食,各有各的神态。

每个星期有三天,来自不同行业的师兄姐都会来此处学习静坐,唯独我是每天早晨四点半到五点间,必须风雨无阻地来到师父的住处,接受师父对我慈悲地指引。在多年中,眼看人来人往,也结识了不少善缘,从这些师兄姊身上听闻了许多关于静坐的见证和感应,其实对于当时初学的我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师兄当时年纪已约莫七十多岁,他已经在师父身旁服侍多年,操著四川口音。他曾经对我们说过,刚来台湾的时候他全身都是病,又没有熟识的医生。特别是高血压一发作时都到两百多,又有糖尿病,再加上身体肥胖,由于要写作煮字疗饥,夜半醒来数次又无法安睡,这种身心上面的折磨,令他痛苦不堪。直至师父教他基础静坐之后,渐渐地开启身上的关窍,最后师父教他如何呼吸的窍诀,他每天只要稍有空闲便专心地打坐,一天有时多达七、八次。他说道:「刚开始我没有办法双盘,连单盘都没法支撑到五分钟,师父说:『没关系!你用最舒服的姿势就可以,要注意的是你呼吸的方法。』」就这样他连续有半年的时间从未停辍过静坐,从五分钟到最后可以一坐一个钟头。

他说到他当时的过程:「刚开始大约是三个月左右,感觉到两条腿不会冰冷,也不会麻木僵硬,反倒有一股热流从脚底的涌泉渐渐地由下往腹部移动,丹田的地方也有一股暖气,由前胸后背渐渐地爬升,但为时不长。这段期间,自己发现食欲增加、夜晚无梦,服用的血压药减半,白天精神已无往昔的萎靡。静坐到了约半年的时候再去诊所,医生说血糖已经几乎正常。」

静坐功夫最重要不离心性

我陆陆续续在道家师父处所学习的不单单仅是表面的静坐和功法而已,因为师父所教示的重点是在于修行人的品格道德以及心性。师父说:「《易经》里面所讲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学习静坐能不能进入到天人合一,最重要在于心性的锻炼,如果只是一味地枯坐,就如同一滩死水一样,绝对温养不出真龙,对于色身是绝对不会有帮助的。」

「心要静,主要在于能看破红尘中的名利、富贵与情爱。在打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用意念去控制自己的杂念,这其实就如同在木头上面加油,助其火势,本末倒置。我们的心是不能用强制压迫的方式教它不起心动念,转化心念要从根本下手,这个根本便是人的欲望和执著。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一要入静时,便会觉得脑海当中有如千军万马奔腾不已。这个原理就如同你在阳光底下用一个玻璃杯子,把它摇晃以后放置在桌上,你便会发现水质中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杂质。我们打坐的时候,就如同这种状况。因此你要让自己的心清净,唯一的方法就是倒空杯中之水;就如同你打坐要入静,便要先虚其心。心杂则神昏,心虚则神明;心实则贪欲,心虚则空明。因此你在打坐时一定要先空其心,去其欲,也可以先念诵《心经》一至三次。无论是佛道二家,都把《心经》列为至要之典籍。特别是全真派有别于道家诸派,没有佛、道门户之别,宜多体会《心经》里面之字句,别有胜意。

静坐小技巧:藉著不同的呼吸方法,转换情绪的小撇步!

一、当你觉得身体很沉重、很虚弱、很萎靡的时候,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吸进来的气上面,从一数到十,从十再往回数到一。在你数呼吸的过程当中,尽量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进出,但是千万不要刻意去断除或压抑你的杂念,一切顺其自然,否则反而会使火气上升。

二、当你觉得精神太过兴奋,杂念太过旺盛,好像身上有股燥热欲动的气窜荡著身心的时候,你就把注意力改放在你呼吸时的出气上面。从一数到十,从十再往回数到一。在你数呼吸的过程当中,尽量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进出,但是千万不要刻意要去断除或压抑你的杂念,一切顺其自然,否则反而会使火气上升。

简单开始的练习方法,除了观注自己的呼吸外,再配合──平日里少耗气,眼睛少伤神,耳朵少听靡靡之音,嘴巴不说无意义的语言,心中杜绝一切念头,从早到晚外头一切的境界丝毫不入于心。(文章节录于王蕰老师《静坐:这一档子事》及《静坐这一档子事2—导引功法》)

作者:王蕰老师│ 脸书专页│ instagram

参研中外哲学、心理学及各宗各派理论学说,并涉猎东西洋各式绘画技巧、音乐、占卜、气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为诸多企业之管理顾问。心理励志类暨宗教类畅销书作家,著有《发现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须有一次》《静坐:这一档子事》和《隐藏在心经背后的故事》等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鼓舞现代人心,是一位融合东方文化传统精髓,及现代西方世界观的心灵导师。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