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八卦国外

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将儿子送到国外读书,自己也跟着来照顾他,当起了“陪读妈妈”。可没想到的是,当她们母子出国之后,厄运却接踵而至:先是留守国内的丈夫变了心,十几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紧接着,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被勒令关闭;后来,儿子又因为砸坏了酒吧的玻璃,需要赔偿一大笔钱,否则就要被送进警局……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消沉,她不辞辛苦地在旧书里“淘金”,开始了独特的海外创业生涯。到后来,她不仅将儿子培养成材,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连遭打击,万般无奈之下卖书救急

生活,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站在新加坡的街头,38岁的王慧敏心中充满了困惑。

一周前,她接到了来自国内的电话,半年未见的丈夫,竟在电话那头说出了“离婚”两个字,令她如雷轰顶。

想想十几年前,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生活虽然清苦点,却甜蜜无比。后来,有了宝贝儿子。再接着,在沈阳一所高校当老师的丈夫下了海,他挣到钱以后越来越不顾家,儿子在学校也不求上进。春天的时候,百般无奈的王慧敏,将13岁的儿子汪小强送到新加坡读书,自己也辞去工作,一起跟过来照顾他。没想到时间仅过去半年多,从国内就传来丈夫变心的消息。更可怕的是,儿子所在的新加坡学校,竟然由于不具备办学资质而被勒令关闭了……

该怎么办?一时手足无措的王慧敏欲哭无泪。

这是2007年冬天。一连串的打击,逼得王慧敏几天都没有说话,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妈妈,我们现在怎么办啊?”向来大大咧咧的汪小强也慌了神,他守在母亲身边,眼神里充满惊恐。

王慧敏搂住儿子,不停地叹息。

也许是儿子的无助给了身为母亲的她振作起来的勇气。后来,王慧敏想尽了办法,辗转再三,运用一切关系帮儿子办妥了转学手续,将汪小强转入了具有正规资质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治学严谨的传统学校,学费也相当高。入学后,儿子仍然寄宿,王慧敏则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安顿下来。当时,王慧敏与丈夫汪江的离婚手续已经办完,她拥有的钱并不多,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2008年5月初的一个周末,王慧敏正在收拾屋子,儿子突然出现在门口,满身酒气,身后还站着两个彪形大汉,自称是酒吧的保安。

“夫人,您的儿子违反了不准未成年人喝酒的规定,还砸坏了我们酒吧的玻璃。本来,我们可以把他直接送回学校或者警局,但如果你赔偿我们的损失……”对方提出了条件。

“妈妈,不能报警啊!那样的话,我会被学校开除的!”早已吓得酒醒的汪小强,哭着哀求王慧敏,“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别让他们报警……”

眼泪,随着王慧敏的叹息声一起滚落,她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点了点头。

那是一笔不小的赔偿,王慧敏从银行取出了母子俩全年的生活费,可还是缺一点。怎么办?她打量着简陋的屋子,目光落在了屋角的那只略显破旧的皮箱上。

那是两箱旧书,是当大学教授的父亲珍藏多年的宝贝。出国前,老人家曾千叮万嘱叫她替汪小强带着,告诉孙子千万不要忘记了学习祖国的文学。想到这儿,王慧敏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街上有收旧书的摊子,她曾经注意过。现在,也只有这样才能救儿子了。

擦干眼泪,王慧敏挑选了lO本旧书出了门,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她没想到的是,10本旧书竟卖了不少钱,除了还清酒馆的钱之外,她的手里还余下了一部分生活费。

那晚,汪小强在灯下读书,王慧敏在思索生存的办法。她想到收书人的话:“新加坡有许多华人华裔对这样的旧书非常感兴趣,很有市场。”

不如就开一家旧书店吧,出租旧书,没准也能赚到钱。她这样想。

“书香”结缘,英国汉学家走进了她的世界

2008年9月,王慧敏回沈阳变卖了在国内的房产,然后回到新加坡。她租下了一处旧式小木楼,楼下做旧书收售门市,楼上当卧室。“书香”旧书店就这样开张了。

当时,父亲送给他们的那两箱子古书几乎成了店里全部的陈列。“书香”显得空空荡荡的,路过的人进来转转,三两分钟就转身离去了。王慧敏意识到,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多进些旧书来充实书店,二来也得有些经典的藏品吸引顾客。于是,她请父亲从国内寄了一些中文版本知识的课本来,白天开店,晚上就挑灯苦读专业知识。稍稍懂了一些之后,她就开始出去收旧书。

收书是个苦差事。当时的王慧敏,对居住的环境还不太熟悉,她边打听边问路,找到华人较为集中居住的社区,挨家挨户地问。很多人家把她当成了推销员,连门都不愿意开;还有的时候,人家热情地把“旧书”搬出来了,她却发现那只是看旧了的书,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旧版本的、年代久远的书,并不具备收藏价值……这样漫无目的地找,效率自然相当低。后来,王慧敏自己做了许多的小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每到一户,都恳请对方,如果有旧书就打电话通知她。如此一来,效果还算不错,到年底,“书香”终于书香渐浓,顾客也多了起来。

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日夜操劳,使得汪小强也懂事起来,他终于痛下决心潜心学业。那个期末,汪小强竟然考了全班第9名,王慧敏高兴得涌出了泪花。

从2009年春天开始,有一段时间,一名40多岁的白人男子几乎天天都来光顾“书香”。王慧敏和他打招呼,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男子告诉她,他叫杰克·约翰森,英国威尔士人,母亲在新加坡的一所大学执教。早年,他曾赴中国留学,获得了汉学硕士学位,研究的就是东方文化、民俗。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乔杰文。约翰森的工作不是很忙,他没事的时候经常来店里向王慧敏讨教一些中国文化,一来二去,两人就渐渐熟稔了。

有一天,约翰森从一个标明“非卖”的柜子里发现了一本1922年汇文版的《中国民间剪纸汇览》,兴奋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书,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连声问王慧敏:“这本书,你能不能卖给我?”

“这是我父亲的藏品,是很珍贵的东西,不能卖的。”王慧敏微笑着摆摆手。

遭到婉拒的约翰森遗憾万分,他几乎不舍得把书放回架子,下意识地张开口,微微颤动地伸出右手,手心向上作乞求状,喉咙里发出一声“呃呃”的怪调,仿佛是开口“行行好”的前奏。王慧敏见状又好笑、又着急,问他:“先生,你真的喜欢这本书吗?”约翰森忙不迭地点头,说这是他寻找了多年、向往了多年的一本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