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东人”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是我在山东的第六年,也是在青岛的第四个年头。

作为一个资深青漂,就像山东的喜剧新星何广智说的那样,在青岛,我完全就没有买房的压力,因为买房这件事,我去莱阳路1号去溜达了一圈以后,整个人就完全冷静下来了。

如果说,了解一个地方,先要知道他的地理知识,这一点我比较有优势,上中学时我就读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来我在济南短暂的停留过半年,那个冬天我切身感受到济南的冬天是真的冷,那时候我跟一个老乡滞留在一个工地上做安装,冬天大部分人都回家了,我们留下来扫尾。工头走时说顺便要看好设备,防止被贼偷走。贼一直没有来,后来到年关实在冷的不行,我们偷偷卖了工头他小舅子一个电瓶车,换钱买了个电暖气。我记得去卖电瓶车的时候,收废品的济南大哥和我们讲了半天价,最后说,就给你们二百五,你们这两个人岗刺毛了,把俺们洛洛的头疼,

年后工头的小舅子借机撵走了我和老乡,我们就又去了滋博。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对山东方言有研究的同志,我觉的滋博话就应该划分在南方方言区,它既不像聊城菏泽等鲁西南西北方言,略接近于河南方言,又不像潍坊济南那样,只是发音轻重的区别。淄博方言中有太多让我费解的发音和生词,比如桶这个词,我想全山东可能就只有淄博人把它叫做"梢"我记得刚进淄博那个公司,一次一个工友让我去接水,我转了近二十分钟,愣是没找到它说的那个叫"梢"的玩意。当场差点"气煞"那个工友。还有一次老板过来关心地问我"史滴荒"不?我心里想以前没拾过荒啊?他看我没反应,就走开了,估计心里说我莫不是花钱雇了一个傻子吧?

? 差不多一年后,就在我能完全听懂淄博话,和电池厂那些山东大汉们用淄博话互相问候,不经意间一句略带山东味道的"卧槽"脱口而出的时候,一次我去了趟青岛,那一次以后,我就再也没心思干活了。气的那个带的老师傅骂骂咧咧地说,他娘的,去了趟青岛,魂让青岛大曼勾走了吗?我那个师傅是烟台乳山人,好抽烟,我从老家给他带来一些父亲留下的旱烟叶子,后来他就喜欢上了卷旱烟抽。那时候师傅六十六岁,本来要退休,因为技术过硬,那些老设备离了他谁都玩不转,领导就花重金留下他当救星。师傅有个二婚的老太太,经常从乳山来看师傅,每次都打扮的花枝招展,六十多的老太太口红抹的像吃过死孩子一样。每次来她都要亲自来车间找师傅,她一来,我们就有借口停车,整个车间里安静下来,老龄工友们的调笑声里夹杂着车间的机油味和师娘身上的香水味,搞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些五味杂陈。我的师哥王大壮那时候四十多了,他是一个说话很"邵"很八卦的男人婆,他私下跟我说过。那个师娘是为了师傅的钱,说正经老夫妻那个会在人面前秀恩爱,做给人看,就是故意麻痹师傅的心。另一个师兄则说,师娘是黑咕隆咚的车间里一颗鲜艳的罂粟花。

我离开电池厂去青岛之前,去车间找师傅签字,他写上了他的名字,然后说,干的很好的,不知道你咋想的要走。我安慰他说,以后还会回来看他的。他没看我,边干活边说,谁指望你回来呢,青年都会说好听的,走了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到死都见不上我这个老汉了。

师傅的话果然一语成谶,两年后,我从一位师兄哪里得到师傅死在养老院的消息,一个外人我能做的,就是内疚和伤感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青岛是一个现代而美丽的城市,但是这些都不是给我准备的,找工作我花了近三个月,外省人,男性,超过三十五岁,低学历,形象普通。这些都是我的硬伤。那时候早上我从张村的农民房出动,步行走过青岛的大街小巷,希望在这个城市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好在两个多月以后,终于有个好心的老板收留了了我,我的手机号码终于可以显示中国青岛的归属地了。

一年以后我从张村搬到了板桥坊,后来又从板桥坊搬到了李村,总之,都是在外人眼里进城农民工的聚集地,以致网购时店家有时会问,你们村哪里有快递吗?就怕影响投递。还有我的一外地同学看到我地址,调侃说,你从大西北农村又跑去大山东农村了啊?感觉你一直喜欢在村子里混啊!我心里狂奔过无数个操尼马!这里是中国青岛好吧,这里一个村gdp超过你们一个县好吧,这里摩天大楼摩肩接踵,气的我说都不会话了!我之所以选择青岛,也许有掷筛子的成分,但是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大海,有栈桥,有老舍,有束星北,有臧克家这些人的痕迹,一个城市真正能够吸引人的也许不是摩天大楼和汽车尾气,最主要的是融入到城市精神里的人文气质。一提到这些名词,你会不由的心向往之,听到这些名词,你的内心会有某种的安慰和踏实。当然,更让我踏实的是沉浸在柴米油盐里的日常,十丈红尘三分烟火里的滚滚生活。总有一些普通到被你无视的细节终究能打动你冬眠的心。

清晨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人声,鱼腥味,聆听操着青岛方言的各种交谈,讨价还价,打招呼,询问,道别,等等,。休息的时候,我会早起。跑去菜市场买点菜,借机身处闹市中,感受当地土族们不一样的凡俗生活。更多的时候,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坐车去沙子口,在哪里安静的海边坐上一下午。沙子口的海边少有闲人,我在海边看着不远处码头上的小渔船在海风中轻轻摇曳。

相比于自然风光,青岛人的性格继承了山东人的普遍性之外,又多了一些胶东半岛的特色,也许是地处海滨,大多数普通青岛人的祖上可能都有出海的历史,青岛人有着更坚韧更豁达的精神内核,青岛人比山东内陆人在性格上更豪爽,但是也更细腻一些,会比较顾及他人的感受,有人说青岛人比较自恋,整天拿历史和海岸说事,我觉得与其说是自恋,倒不如说是一种性格的外露,青岛人说话做事不掩饰,直来直去,很少两面三刀。

? 青岛话和山东任何一个地方方言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即使知道外地人三句话之后你就能立即区别出和你交谈的是山东哪里人氏,(淄博话除外[捂脸])。青岛土族 (土著)说城阳李沧崂山合区的话都有很明显的差别,虽然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但是我实在听不出崂山话和李沧话有什么区别,但是胶南话却能一下子听的出来,以前一个同事是土生土长的胶南人,他说话在我听来就像唱歌一样好听[捂脸] 最末一个词总是往上翘,我怎么也学不来。但是胶南话我感觉,可能是第地理位置的原因,已经靠近日照,再下去就是江苏了,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江南方言的影响。比青岛再往东的烟台和威海我都没去过,但是经常会接触到操两地方言的人,我的第n个房东老大爷就是一个烟台人,我在哪里住了两年,老大爷每次来收房租,都不先开口说要钱来的,先要坐一会,铺垫好多的前奏,说的我都没话说了,于是赶紧给钱,老大爷挺热心,外面有什么廉价的东西,总要来提醒我也下去买点。和其他大多数老人一样,总是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感觉他们那个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一样。搬离哪里很久了,有时还会想起房东老大爷一口弄重的胶东方言。

? 人们夸一个地方的时候,总要说什么人杰地灵之类的,这几乎是夸一个地方的模板,任何地方大概都适用吧。但是山东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而青岛在山东又是一个神一样的躲在的存在。山东本地人说,济南南和青青岛这两个山东的双生子多年以来都在较劲争夺山东一哥的江湖地位。我是个外地人,不懂得经济,单从我粗浅的地理历史知识来说,青岛从天然有爱济南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果不是行政地位的带动效应,济南很难跟青岛PK,不是济南冻了我一个冬天。我就心生嫌隙。从人口流动和影响力来说,青岛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更开放包容。

在整个中国来说,山东省的经济实力排在前三应该没有问题(不包括几个直辖市),而在北方诸省中,山东无可争议的会是龙头老大,失落的东北,迟滞的西北,偏远的内蒙,没有存在感的山西河北都无法与山东匹敌。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从身边人还是自身感受,都能感觉到山东在一般中国人心里的印象和影响。

我个人一直有一种观点,我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名言有着深刻的现实道理,山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造就了山东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行为特征。反过来,山东人又为山东这片土地书写了独特的篇章。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山东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当代,涌现出了无数个名人,古代的不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当现当能说的出的都一抓一大把,比如,考古学家吴金鼎,历史学家傅斯年,以及后来的臧克家,康生(康生的字在我看来好的不得了)还有当代的文学大家季羡林,莫言等等。

至于小朋友们喜欢的影视界名人就更多了,什么黄渤,黄晓明,靳东等等,多到我这个非追星族都能如数家珍。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其他北方省份中也有影视明星,但是能像山东这么密集的可能少之又少了,是山东是一个盛产俊男美女的地方,还是山东的艺术院校多这个我没研究过,不得而知。

如果说胶东半岛是山东的门户,那么内陆地区则是山东的后方,比如菏泽济宁,工作中和菏泽人打交道比较多,在我看来,菏泽人完全和他们毗邻的河南人没 有什么差别,至少,那一楼纯洁的河南山东话我在听起来毫无违和感,我经常看近两年出现的两个菏泽籍笑星,何广智和徐志胜的节目,节目中他们用自黑的方式再一次重新让深入了解了山东大汉骨子里的幽默机智。

说了这么多,我很难说山东人就是完美的完全的,但是至少,山东包容了我,

给了我一个栖身之所,我用一个外省资深青漂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北中国最独特的地

域,他同样用自己的胸怀接纳了和我一样的异地游子。

有人说,我心安处是故乡,我觉得还应该有下半句,那就是,卡里有钱好入

梦。唯一的希望是青岛能变得更好,工资能涨一点[捂脸]百万赤子***建齐鲁,希望

山东未来任然充满个性与活力。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沙子口吃嘎啦哈啤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