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八褂

其实有好几种说法,我列举三种

第一种:远古时期,人们在观察中认识到,太阳的起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于是画了一个圆,又把圆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起,一个是落,现在我们称之为太极生两仪。后来人们又发现众星都是如此,尤其是月亮,于是又加了一个圆,也把它分为两部分,用来记述日月的变化。两圆的变化中,区别最大的情况后来人称之为两仪生四象。这些都是天上的,于是又加了一个。于是就有了八卦。

第二种:这是科学家说的,八卦起源于占卜或数卜是学术界最普遍和流行的一种观点,或可谓主流认识,如: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高亨认为八卦中的阴阳爻象征占筮用的两种竹棍,八卦是有节和无节两种竹棍的不同排列方式;李镜池认为阴爻和阳爻象征古代结绳记事中的小结和大结,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来衍化为八卦。由于“诸种假设均缺乏文物验证”[1],所以它们现在只是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和资料。

在当代,由于殷周数字卦的发现和破译,八卦起源于占卜或数卜的观点似乎有了考古依据和线索,所以易学界比较重视这种新的发现,在认识上可能更加倾向于八卦起源卜筮论,如:唐明邦先生认为张政烺1980年提出八卦由古代数卜记录符号演化而来,“这一发现对探讨八卦起源,筮数同卦象的关系,打开了新思路”[2]。郑万耕先生认为冯友兰、高亨、李镜池等人的卜筮说乃至章太炎、钱玄同、郭沫若等人主张的八卦起源生殖器说“都是无从确证的猜测”,而张政烺的理解虽“仍属猜测,但它具有相当的考古文献上的根据,为我们探讨卦爻画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3]。陈咏明先生一方面认为张政烺对殷周数字卦的破译与朱自清关于八卦符号源于数卜、数目的推想相印证,同时又说“八卦的形成、发展和运用,都是为了占筮,须从占筮的角度去把握,方不致偏离方向”、“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内容日趋复杂,即使可以增加内涵,八种卦象也不足以包括所占之事和事物的变化了,于是加以推衍,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于是卦象涵盖的内容加多应付的事变也加多”[4];朱伯昆先生在四卷本《易学哲学史》中有类似的说法:“……八卦所以演为六十四卦,看来是出于占筮的需要。随着占筮的发展,八种卦象不足以包括所占之事,于是加以推衍,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可以应付无穷事变了”。

第三种: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伏羲创八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