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志工妈妈的意外收获:原来我们都是双面人

转眼间我已经当了五年的志工妈妈,来分享一下从孩子低年级到高年级,这些年我的志工妈妈心得。

时光飞逝,转眼间女儿即将于暑假毕业,回忆过去五年的志工妈妈时光,嘿嘿~从实招来,当初自愿当晨光说故事志工,多少有点「狗仔」心态。

「狗仔心态」可一点都不「单纯」。孩子念低年级时,多少想满足自己蠢蠢欲动的「偷窥欲」,一方面担心孩子适应状况、一方面更好奇老师同学与她的互动;升上中年级后脱离羞涩感,孩子回家成为评论大师,当天学校生活细节俨然成了妈妈每天必追的「学校剧」,越听越想看看庐山真面目,看看孩子嘴里的几个名字长得是圆是扁;只不过到了高年级情势翻转,不是你想就能成为志工妈妈,也许必须先向孩子「报备申请」,孩子在心里回顾过往你的「综合表现」,惦惦情势之后才会答应,否则亲子大战可能哪天就会一触即发。

「狗仔」当个一两年后,被「半路」拦截的机会就多了:有孩子会在走廊上叫住你耳语几句、张大眼睛装无辜地问你一些问题、有意无意地透露几个关键词…,当然也有些「壮烈牺牲」的勇士们,会像革命先烈一样前仆后继地向我喊:「你女儿好凶啊,我们都好怕她啊!」

图片来源/罗怡君

可不是每位志工妈妈都能获得这些珍贵情报,没有三两三、休想得到同学们的信任!这倒不是指故事一定要说得多好,更不必阿谀奉承买收讨好,最重要的是你的嘴巴有多紧,你有多懂「分寸」以及你是否清楚知道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几年下来,我耳里听到的「她」,程度可逼「双面间谍」的伪装等级,完全颠覆在家里的形象,每个年段展现的「身分」也不一样,配合老师和班级随时调整:有时老练也会天真、常常八婆偶尔认真、经常白烂穿插励志,还能含泪再转凶狠。

说到底,原来咱们母女俩都是「双面人」!

当我听到风吹草动不露声色,回到家一样听她说自有版本;

当我知道发生什么八卦事件,回到家她一样有「选择不说的权利」;

当我明白她的委屈和无奈,回到家也能陪她演戏装坚强。

只是拥有情报的我,才有机会默默调整策略、提供「往心坎里去」的支持;也许是一个想念很久的甜点滋味、一场刚好说中心声的电影,隔段时间聊聊以前发生的事,也或者把重要的价值观和家规严肃地说明清楚。

我选择当「双面人」,代表的是信任与放手;她想当「双面人」,要的是独立与自我空间,然而借由志工妈妈这个角色,让我能以更多观察和角度,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也能像「神」一样的抓对时机支持着她,而她也能有足够的隐私、空间,探索未知的自己。

* 本篇文章由 罗怡君:孩子教我们的事 授权刊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