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什么意思
这个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一个道理。见于《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太虚幻境"坊门前的对联。很喜欢,常揣摩。现将愚见略以叙之,诚请指导!
"太虚"一词,是道教专用术语,盖乏指宇宙。我读这幅对联,走的是"意境"的路,这幅対联恰似道教常有的"阴阳八卦"图,那小说中最先登场的甄士隐和贾雨村亦恰似"阴阳八卦"图中者,甄士隐是"阳"的象征,贾雨村是"阴"的代表。为此,是解渎这幅对联的前提条件。
其联的上半句,叠用'真假"词,且以"作和亦"牵连,不也恰似"阴阳八卦"图吗,如果以"阴阳八卦"图解渎其联,题目做大了,也诚有太虚之意。借曹雪芹的话说:"叙事说理"重在其"理"。
其联的上半句关键字是"作,亦"的理解,"假作真"有设问之意,如果把假的当作真的去理解,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假的也是真的,是什么结果呢,很显然,前者的结果,是与非不分,真与假不辨。岂又如何理解曹雪芹"哭成此书"。后者的结果则是肯定假的就是真的的结论。事体是假,事理是真。不访借用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以证。贾雨村是官场上斯混之典型代表,是官吏之大浓缩,是故,曹雪芹对他的交代,特别祥尽,家族家境,藉贯秉性,来京目的。他的人生轨迹,曲折,浪漫,贪弊,势利。是严格尊循"时尚之学“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坚定拥护执行者。结局怎样呢,为他人做嫁衣终归锁枷扛。一个悲也!此为“假”事体,“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筵华终散场”此为真事理。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吏是真正做利物济民的事体呢?不都是拿着“皇帝”的金银帖皇帝的脸,同时自揣利己。
下半句叠用“无有”词以“处,还”牵连。这“无有”不能单纯的用现代词意去理解,即“无”者,非现代词意之“没有”,“有”者,非现代词意之“有”。而是要从道教立场去解渎。“无和有”的本意乏指宇宙的“道”。
所以,这幅对联蕴含着道教思想体系,曹雪芹对李丹的道教思想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