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六合针法的太极六合针法简介

作者: 葛钦甫

当前我国的针灸事业总体来说属于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时期,以中国古老的传统针灸和中医理论为基础,演绎出了许多新的针法。在这些新针法中,有的针法操作简单疗效却很好,扩大了针灸在临床工作的影响,给针灸临床治疗带来了良好的效用,同时也给一些针灸初学者提高了针灸治病的信心。

一种新针法的初创,首先要完成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将实际操作结合到理论的形态,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创建出独特的针法风范。然后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确认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反过来再进一步完善理论,这样反复临床验证和反复理论完善,最后将针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而付诸于临床,这样才能被广大针灸工作者所接受,并逐渐得到普及发展和传承。

笔者(指书籍作者,下同)经过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研究,汲取中国传统针灸之精华,借鉴现代诸多优秀针法之精髓,创建了一种新的针法—太极六合针法。并付之成书,旨在拓展中国针灸的新思路,并希望藉此机会引发针界同仁对各种新针法的研究探讨和争鸣,使中国的针灸事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所谓六合,首先是将太极图的天、地、日、月、阴、阳“六合为一”,也就是将天地之道、日月之光、阴阳之气融为一体,注于针法之中;其次是将人体的三层太极和三层八卦融为一体“六合为一”,使内外八卦之气自然相合;然后将人体的三阴三阳六经合为一体,也即是将人身的上下、左右、内外“六合为一”。 太极六合针法在布针时要求“上下相合,内外相合,阴阳相合,气血相合,神针相合,医患相合”。医者在行针时要求意念集中,全神贯注,把自己的“精、气、神、意、法、针”同患者融为一体,以达到神针相合的最高境界,方能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以针法所阐述的尚有诸多“六合”内容。太极六合针法属温柔针法,刚则为阳,柔则为阴,阳数九,阴数六,故取纯阴之数六,鉴于上述的思想理论,笔者将针法定名为《太极六合针法》。

人是天地日月和父母的***生体,人处天地之间,宇宙的各种信息无不与人相通应,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自然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因此,人的生长盛衰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宇宙是一个庞大的太极合物体,由太极化生的两仪、四象、八卦,将天地间所有物象纳入到了其中。人不但是宇宙太极合物体中的一部份,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小太极合物体。也就是说人体是由无数个小太极合物体所构成,就如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全息元一样。人身处处有太极,天体太极存在于天地间,人体太极隐含于人体中。天体太极是反映宇宙和自然的,人体太极是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通过太极八卦在人体上的特定方位,展现了天体和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的经气和信息无时无刻都在体内交贯流通,同时也在与宇宙的自然信息相互交贯流通并进行着新陈代谢,如同太极的阴阳之气在天地间永恒地运转一样。

太极六合针法是在易学理论指导下发明的新针法,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医易理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太极六合针法的经络理论为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它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八骸,“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人体的诸多疾病均能通过对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及其相应方位的针刺得以调理。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以内八卦(神阙)为核心,以中八卦(腹八卦)为导引,以人体病变区域为通应,以五俞、原、络、募、郄、交、会、合等人体重要腧穴为加强配合,通过“四步通调”技法行针操作,使人体的内、中、外八卦之气全面贯通,三焦气机升降有序,促进脏腑腹背阴阳之气上下交接,内外通应,任督冲三脉全面交融贯通,从而使脏腑经络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疾病得以迅速痊愈,故而它是一种高效快捷且简单实用的新针法。

太极六合针法在基础框架构建中,结合了传统经络系统、神阙八卦经络系统和人体网络全息系统,因此在治疗时所发生的效应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为脏腑经络效应、太极八卦经络效应和人体网络全息***振效应等。针法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内外八卦经络,并融入了现代人体全息理论,通过奇特的布针模式激发体内最大的潜在能量,运用对人体内、中、外八卦的全面通应调理,发挥人体生理全息***振,使体内激发的能量信息成倍叠加,以提高治愈疾病的效率。

太极六合针法是一种非常温和的针法,操作手法柔和,不要求强烈针感,因此治疗时痛苦甚微,乐于被患者所接受。针法注重于临床实践,易学易用,即便是中医和针灸基础比较少的人,只要阅读了资料和图解后再稍加指点,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应用于临床。针法虽然操作简单却疗效惊人,适合于任何层次的针灸工作者。但太极六合针法奇特的布针模式尚属首创,诸多方面尚不够成熟,恳请广大针灸界同仁在临床验证的同时不吝赐教。

由于太极六合针法高效快捷,简单实用的特点,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尤其是一些基层的针灸医生和业余针灸爱好者,更是爱不释手,我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六合针法,让更多的人喜欢太极六合针法,也让更多的人应用太极六合针法,让太极六合针法在中华大地萌芽、成长、开花、结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葛钦甫

2009年9月写于浙江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