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八,上午发薪是鲁迅日记哪一篇

三月廿八,上午发薪不是出自鲁迅日记。

鲁迅日记出版七十年了,但凡其中有点值得猎奇的,早就会被刨出并传遍天下了。连《鲁迅日记》中平淡无奇的“濯足”记载,都被人如获至宝地反复研究是否有暧昧含义,尽管最终结论就是现在普通的泡脚足疗,毫无八卦价值。从这个逻辑上,日记中应该不可能有上述内容。

读过《鲁迅日记》的,都知道该日记有几个特点,记事极简,惜字如金。再大的事都只一两句,且全是极短句子,文字偏复古风格。因此,日记中不可能有图中“旋至怡红院还酒帐三十八元”这样的长句,以及“欲走”这种情绪细节的描写。

语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非常冷峻,连祭奠友人的记录也是如此。图中“洒泪而别”明显不符合该特点。每天日记的标题有固定格式。都是每月初写一个月份为标题,下文每天只以日开头,不写月份。所以不会出现“三月二十八,上午发薪……”这样的话,而只能是“二十八日,发薪……”。

鲁迅买书必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书名,决不省略。这跟前面惜字如金的风格又截然不同。可以看出鲁迅是非常享受买书、读书之乐的。图中“逛琉璃厂,购书三册,一元整”这样的描述完全不符合鲁迅的风格。综上,该图文字不可能出自《鲁迅日记》。再查日记全文,确无图中文字,属于捏造。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他的父亲周伯宜因病下狱,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父亲去世后,家境益艰。从本年开始写日记。

鲁迅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