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毛姆的四种身份:观察者,记录者,创作者,口吃者
《史记》里面记载过几个口吃的文学家,一个是「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的韩非子,一个是「相如口吃而善著书」的司马相如。
嘉庆皇帝的老师曾说,他的好朋友纪晓岚「口吃善著书」。亏我们从电视剧跟戏曲演出中,都留下他「铁齿铜牙」的印象。
西方也有个口吃的文学家也很有本事,他就是创作发表超过五十馀本小说、随笔、戏剧、和游记等作品的毛姆(1874-1965)。
毛姆出生于法国,祖父与父亲都是律师,但父母在他十岁前先后去世。他回到英国由牧师伯父抚养,在坎特伯利公学念书期间,因为口吃而饱受欺凌。
不能流畅而言的毛姆,把所思所感挥洒到文字上。虽然,伯父要他去学医好为将来做打算。毛姆到读过五年医学院,最后终究坚定地走上写作之路。
毛姆有关阅读,有关评论的书籍,中文翻译出版有《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的文学课》等。
关于阅读,毛姆说:
关于好小说的标准,毛姆是这么认定的:
在他的心目中,世界十大小说如下:
《汤姆·琼斯》、《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包法利夫人》、《白鲸》 、《呼啸山庄》、《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
我们可以从这个名单发现,毛姆的品味其实很好,很怎么说呢,很「古典」。他喜欢好好说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故事。这其实也反映出他自己的写作笔法跟品味:人物要立体,故事要曲折。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强调人物跟故事要曲折,那不就是「通俗剧」想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两条腿吗?
毛姆因为口不方便言,所以他很喜欢听人讲话,偶尔点评加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他自称会把别人的故事掐头去尾,转换名字、空间、关系,重组成他的小说。
毛姆活到91岁,著书写作到85。跟他同寿的邱吉尔是演讲大师,两人相识相交超过半个世纪,邱公就曾经请求他说,别把他说过的段子写到作品里!
毛姆作品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探讨生命和生活孰轻孰重的《月亮和六便士》,还有转化他前半生经历而成的小说《人性的枷锁》。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的大叔,抛弃安逸的生活去追求他自称被附魔上身的绘画人生。苦难,有的。煎熬,有的。成就,有的。最后,双眼失明。
《人性的枷锁》里的年轻人,
毛姆是个聪明的观察者,记录者,创作者。他在《人性的枷锁》的前言里面就冷静地如此剖析自己:
他在评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的时候就说过,这些人文笔不好,但「伟大作家需要的不只是文笔,而是激情和叙述欲。」
毛姆也有叙述欲,而且这还建筑在他很喜欢钱。他喜欢住在自己的城堡,喝好酒,享美食,请朋友来敞开来说八卦,再把闲言碎语加工成作品:「爱情或许可以使这个世界旋转,可是支撑它旋转的轴承却是金钱。」
让自己成为二流作家当中排在最前面毛姆说:「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他口吃,他骄傲,他勤勉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