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仓颉造字郎公山(郎公山仓颉庙炎帝庙寻古)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 社会 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传说我国的文字是仓颉所创,而仓颉却又和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有着很深的渊源。站在 羊头山神农城 上看西北方向,有一座山叫 郎公山 ,传说是仓颉的活动地。

郎公山 ,亦名满公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城北15公里处,属 神农镇 境内,是高平市和长治市长子县两地的界山,东与羊头山相连,西到永禄乡堡头北岭,南起张家山,北至长子县境内,海拔1281米。此山峰高崖陡,崛而耸,古而秀,是寻芳览胜之地。

郎公山上有一个龙洞,名曰 黑龙洞 ,深数百步,洞内有寒泉,冰冷入骨,每遇大旱,祷雨于洞内。相传在古时候有仙公、冶公、郎公兄弟三人,各占一个山头,此山为郎公所占,故名郎公山。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是我国文字的发明创造者,所以仓颉亦被称之为“ 史皇 ”。仓颉是我国传说时期的重要人物,对我国 社会 的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毕坚毅先生认为仓颉不是黄帝时的史官,而是继神农后的一代帝王。

毕振姬在这里亦肯定了羊头山是神农种五谷之地,并且把仓颉和神农联系起来,是否可以认为神农因羊头山八穗之祥而作 穗书 ,神农要写书,用什么来写,这样仓颉因神农写书,而为之造字。

仓颉一说为黄帝时人,一说为神农时人,一说为伏羲时人,仓颉跨越了伏羲、神农、黄帝三个时代。

郎公山风光优美,山高峰险,突兀挺拔,给人一种苍劲雄浑之感。东望羊头山,逶迤连绵,登高远眺,浮想联翩。神农种五谷,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问题;仓颉造字,开中华文字之源。山顶上有一块平地,有3000多平方米,原建有 仓颉庙 一座,现已毁坏不存。庙院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见满山荆棘,杂草丛生,被毁掉的庙基,隐没在荒草丛中。在乱石堆中发现几块残碑,一块碑上刻有“朗翁,古苍颉也”。另一块碑上刻有“ 炎帝社 ”三个字,炎帝社是指 箭头村的炎帝庙 。在其基址上存一块“建有 玄帝庙记 ”碑,可知其山亦供奉着北方玄武大帝。其碑云:“仓颉神址,左结绳之穷,开 万世同文之源也,其来远矣”,镌刻于明天启三年。

由此可知,郎公山是祭祀仓颉的主要场所。郎公山的山神是仓颉,羊头山的山神是炎帝。据当地人说,仓颉庙大殿内塑有一尊女像。传说这位女人是从羊头山赢来的。有一天,郎公山的山神和羊头山的山神,不知什么原因打起赌来,赌注是什么呢?谁输了就送给赢家一位女子,结果羊头山的山神输了。此女孩因为是打赌输了,觉得名誉不好听,不愿意跟郎公山的山神走。因为这位女孩聪明伶俐,不但在羊头山帮助炎帝耕田种地,而且推演八卦,创造文字,炎帝也舍不得让这位女孩走。郎公山的山神就强行把这位女孩拉走,走时将神农城西边的一片草踩倒,从此以后神农城西边有一片草一律是向西倾斜地长着,现在,到羊头山神农城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位女孩到郎公山后,又帮助郎公造字,立下了万世功勋。因这位女孩功劳卓著,在大殿内专门塑了像,受世人的供奉。虽然说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但也说明了羊头山和郎公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羊头山是神农尝五谷,教稼穑之地,羊头山和郎公山相连,距离又不远,可以说郎公山也一定是神农经常活动的地方,仓颉大帝在这里创造了造字的伟大神话。

在郎公山东南的山坡200米处,陡石崖上有一个 千佛洞 ,名曰“ 三皇之口 ”。“三皇”指的是 伏羲、女娲、神农 ,由此可知,郎公山不但是祭祀仓颉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是祭祀神农的主要场所。

除在郎公山上筑庙祭祀仓颉外,在永禄乡上扶、东庄等地亦建有 仓颉庙 。东庄村仓颉庙有正殿五间,东西厢房数间,南面有舞台三间,舞台两侧分别有东西两个圆券门,拱券的上方有两块石刻,分别是“ 受图创字 ”和“ 六书始详 ”,雍正九年(1731)刻石。这两块石刻含义深刻,“受图创字”是指《重修纬书集成》所说的仓颉为帝南巡狩, 灵龟负书 以授帝之事。而“六书”即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到商周时的甲骨文形成,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美丽的方块字,洋洋洒洒,现在的字库中有六万余个。

仓颉时代,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当时 社会 的重要经济基础, 耜耕农业 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神农种 五谷 ,发明了 黍稷 而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粮食作物。新石器晚期,大汶口、半坡的陶文应是我国汉字的最早文字,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原始汉字,在神农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图腾标识、信息传递等,传说神农氏已做 《穗书》 ,这是一部最早记载农事的书。文字起源于图画,从伏羲到尧舜,到商周逐渐形成的汉文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代,我们所说的汉字由汉朝而得名。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

高平羊头山是炎帝的活动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渊源之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也是汉字的开创地。大概在黄帝之前,炎帝时代已经开始使用文字,因而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说法,这样仓颉造字就不得不和炎帝神农氏种五谷的史实联系起来。在高平不但形成了对始祖炎帝的信仰和崇祀,而且也形成了对仓颉的信仰和崇祀。

编辑:马欢 审核:张灵敏

文章摘自《高平史话》:仓颉造字郎公山_羊头山

更多精彩点击下链接或翻阅往期文章:

巍巍太行:涞水釜山 巍巍太行:蚕姑坨 巍巍太行:(女娲王母):天机硇 巍巍太行:天河山 巍巍太行:北方祖山 巍巍太行:娲皇行宫(小娲皇宫) 巍巍太行「云游神州」:神农山 巍巍太行:中皇山(女娲山) 巍巍太行:炎帝立于长治百谷山(老顶山)上 巍巍太行:黄帝遗迹:黄帝乐师乐祖伶伦伶山(乐平山/灵山)伦山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