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 有病就得治

太宰治《人间失格》看完了,有点灰暗和有点沉重。以我所谓的“理性“的看法,主人公阿叶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病患者:天性敏感,性格懦弱,讨好型人格,放纵,酗酒,耽误女色,人格缺失,几无任何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时刻想要自杀的“残酷青春”。

《人间失格》应该说是太宅治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阿叶或是就是太宰治自己吧。

我们来看看太宰治(1909年出生)实际的生活轨迹吧:

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

1927年,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消息,使他深受冲击;

1928年,思想上渐受MKSZY的影响,因对出身苦恼而有服安眠药自杀的意图;

1929年12月10日夜,自杀未遂;

1930年,结识银座酒吧女田边,相约在镰仓腰越町海岸殉情。导致田边死亡,他被救起。因协助自杀遭起诉,此事是他终身难忘的罪恶意识;

1935年3月,参加东京都新闻社的求职测验落选后,企图于镰仓山上吊自杀,未遂,并自帝大辍学;

1935年4月,罹患盲肠炎并发腹膜炎,疗养身体至夏天。7月,移居千叶县船桥町,药物中毒。

1937年,3月与同居女友小山初代至水上温泉,企图吃安眠药自杀,但未成功;

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他的一生让人唏嘘,都不忍心看: 几乎时刻纠缠在“自杀”中。

如果不是他自己终结生命,我相信哪怕不幸活到老年,他还是会在这种残酷的“青春病“中挣扎。

但凡是人都有可能会得“青春病“。所谓“青春病“就是青春年少时该得的病,但不能到壮年到老年你还得着这病,冬行夏令,身体和心灵能好吗?

在我看来,其实太宰治的文学成就也许并没有网络渲染得那么高。我这样说,一是可能是我终于可以勇敢地对别人一致说好时,发出一点不同的声音。二是年岁渐长,再也得不起这病了,成了一个生活的老饕,也有了一点辨识能力。

太宰治的作品从文学上来说当然不坏,但是我想也没有放大夸张得那么好。(书商为了多卖书总是要夸大一些的)

一是它的题材其实比较单一。《人间失格》就是天性的敏感和毫无自制力的性格缺陷所导致的”青春期自我毁灭”的白描。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让我想起来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郁达夫的《沉沦》,他们俩的“青春病”太像了。

无论性格、出生、文学风格还是他们青春期强烈的颓废情感和女人缘,只不过郁达夫后来稍坚硬了点,虽没死于自杀,但他因感情失意,转而去革命,把自己投入冒险之中以求解脱。

而《沉沦》和《人间失格》都是残酷的”青春文学”写本。

二是太宰治的文名,我想更多的是人们为他那八卦艳情、激烈而悲戕的人生经历所吸引。他六次自杀未遂,而且几乎都要带上女人,最后终于带着自己的粉丝兼情人一起自杀成功。

这么艳情和悲怆的故事可不吸引八卦杂志和八卦社会的好奇呢?

我也一样,我也是因为好奇于他的人生八卦转而去拜读他的作品。

三是日本不明觉厉的“自杀”美学。在日本文化中,自杀常常被认为是用一种最极致的方式追求“瞬间美”,不惜在最美的瞬间死亡而求得永恒的寂静。就像那漂亮妖娆的樱花,总在它们开得最绚烂的时候从枝头飘然而落。

这个文化心理太复杂了,既有岛国的地理性基因,也有明治维新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的影响。

四是心理病问题。由于20世纪初心理学和社会学不发达,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么明显的自杀自戕行为倾向完全是心理病态所引起,而不是单纯的性格问题,都以为是文人品质或思想的毛病,却没有想到他们是真的病了。

到如今,当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自杀人口也越来越多时,人们才意识到,他们是真的大脑有器质性的病变,大脑垂体或是脑沟回灰质发生病变,不会产生让人快乐的多巴胺了而导致抑郁疾病。

所以太宰治也好,郁达夫也好,还有海子、顾城也好,他们几乎同样有性格缺陷和病态性格,无法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最后都走向自杀之路,甚至他们的文学风格和生活社会态度都十分相似。

性格即命运。对于悲剧性格而成就他们的文学,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从一个人来说,他们活得太痛苦了,但他们的文字却给别人带来乐趣,他们痛苦的人生也被八卦得津津有味。

国家不幸诗家,诗家不幸文字幸。

”青春病”可以犯,但是像太宰治这样青春病犯一辈子的人真的也是可悲可叹的。这也是崇拜他的年轻人所要警戒的。

所以他被称为“永远的少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说他总是长不大,无法成熟,无法认清自己。

有病真的得治,但是思想病最难治了。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了,但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抑郁症自杀。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直在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据说是和现在流行的“丧“文化合拍。我看,艾滋病也很流行,也很时髦啊,那你不去试一试呢?得了病是没办法的事,你非得作死,那只能不作不死。

人类的心理疾病和文学真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对手,它成就了多少文学名著,但也把作家艺术家的人生拖入深渊,让他们”在人间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