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英的门派传承

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派拳术之一。金子弢老先生曾经于1929年秋上武当山,隐居紫霄宫七月有余,从师李会林道长学习此拳。据李道长介绍,此拳是明弘治年间由本宫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张守信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乙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以吐纳、导引、技击等熔炼而成。金老先生研习此拳五十余年,从未间断。

比赛之前适应场地的时候,赵剑英和金老先生偶然相遇。得知赵剑英来自武当山,金老先生非常激动,不断向剑英询问武当山的情况。赵剑英对武术的痴迷热爱以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精神打动了金老先生,他决定把自己苦苦研习五十余年的太乙五行拳教给她,也算把这套拳还给武当以了心愿。

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里,赵剑英每天跟金老先生学拳。有扎实的外家拳功底,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武术灵气,短短一个多礼拜,赵剑英就掌握了太乙五行拳的主要动作。

“金子弢老先生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人身体硬朗,烟不离嘴,无论练拳教全,老是叼着一根烟。他练的拳架子很小。我因为一直练外家拳,所以自然而然地把架子放大了,发现倒是更舒展,更好看了,于是也就一直延续了自己的这个风格。

金老先生很满意这个学生,不仅把太乙五行拳的有关资料交给了赵剑英,还收下赵剑英作为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正宗传人。赵剑英也立刻把这一情况向湖北省武术管理部门作了详细汇报。从此,武当内家拳这一在武林中沉默了数十年的拳宗,又赫然出现在中国武坛上,令世人瞠目。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五行擒扑23式),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它像太极一样圆滑,希望在和别人抗争的时候首先保护自己而不是打击别人。太乙五行拳动静自如,心息相依,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

“我虽然生在武当山下,从小就听人说武当有拳,但却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我虽然从小练拳,但是见过的也大都是太极、形意、八卦之类,从不知道真正的武当拳是什么样子。没想到这么多年后我终于有机会诠释武当内家武术风格。小时候常听人说拳打卧牛之地,直到练了这套拳我才彻底了解其中的含义。”赵剑英在提起自己最初习练太乙武当拳的感触时,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外家拳讲究手脚并用,对习练者的身体素质、爆发力、弹跳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它姿势潇洒好看,但是长期习练起来就会无法避免地给人的身体带来一些伤病。我身上现在就有不少早年习练外家拳积累下来的老伤。相比之下,武当拳就更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可以强身健体。”

从80年代以后,赵剑英把全副精力集中在太乙五行拳和武当内家拳的钻研上,深切感受到了武当武术的深厚内涵。赵剑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了解武当武术,于是开办武馆、广收门徒,加拿大、德国、匈牙利、波兰、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国内众多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向赵老师拜师学艺,门徒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