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编《易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语言,值得大家学习。其中,就他编写的《易传》,对当时也很具有学习意义。那它编写《易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无非就是以下几个:
一、不得志后改其方向孔子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阅历丰富,经过十四年的周游,终于最终回到鲁国。郁郁不得志,仕途走不下去了,那干点什么呢,都已经六十多岁了,那就编书吧,把一腔热血,通过书籍编写下来,至少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周游,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感悟学习。所以研究《易经》,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下对《易经》的解释,即《易传》。
二、释其深意《易经》在当时,更多的是被作为占卜吉凶用。但是,经过孔子在仔细研究了《易经》以后,认为《易经》这本书其实内涵很丰富啊,他发现《易经》不仅仅是可以占卜,其实在对宇宙社会的理解和社会政治的观点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通过孔子编写《易传》,使得占卜的功能淡化,更多的运用科学道理,通过八卦将枯燥神秘的符号表达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
三、传世四方通过对《易经》的理解,编写了《易传》,让大家对《易经》的理解有了更多,那既然深意很多,让孔子释意出来了,那更多的就剩下运用了。大家发现,通过《易传》,这《易经》还是很好理解运用的。而经过不停歇的运用,让大家发现,嗯,《易经》很有效。运用越来越多,《易经》和《易传》也被广为流传,越来越出名。
孔子编《易传》的目的,或许刚开始有郁郁不得志的嫌疑,但我觉得,学问人,又是像孔子这么有才能的大家,他最终最善意的目的肯定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到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报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