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鹏八卦

总能看到很多新闻和新剧,总有很多感想。

现实,你无法回避

《人民的名义》在公号界呼声颇高,一如俩月前《大明王朝1566》开播前后。媒体总是有忧世和忧时情结,稍有风向、苗头就开放最大功率。

有一类会议报道,外人无法从其锦心绣口的文字里读出任何有效信息。相比之下,《人民的名义》虽然也用了大量政治术语,有不少自我保护式宣讲,但它是说人话的:大方谈论职务级别进退的事儿,痛斥贪官“农民的儿子”的自命,直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官员”…每有痛快淋漓之感。

从小说到剧,还是增加了不少戏:侯亮平(陆毅)初到汉东反贪局任职,以副局长吕梁(卞涛)为首的部下就一起给他脸色看;林华华(唐菀)蹭吃蹭喝之际,给吕梁和陆亦可(柯蓝)扎针,也就等于给侯亮平介绍了情况;省反贪局长陈海(黄俊鹏)车祸前要把手下陆亦可介绍给市公安局长赵东来(丁海峰),两人在争夺蔡成功(张晞临)时短兵相接。这些改动拧紧了人物关系,多出些世故人情。

电视剧还多了:李达康(吴刚)主持“116事件”善后工作会,让政府各部门出钱解决了大风厂工人的安置费;分局局长程度传讯郑西坡(李光复),围绕着看守所红马甲的传脱又生风波;李达康现场送温暖,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许亚军)报复性用人…这些剧情让矛盾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是直面现实的好桥段。

原以为小说比剧尺度大,现在看是反过来了。尽管艺术上仍有瑕疵,比如说切得过碎的平行蒙太奇,就很是干扰戏剧势能的累积,但荧屏上不碰现实矛盾久矣,能这么聊就是突破。

剧荒?纯属开玩笑

也看了其他的剧,好戏不少。

《剃刀边缘》铆定“谍战”不放松,心心念念的就是“烧脑”和强情节。他们做到了。因为文章的加盟,制作方面多了些电影化的精细。要能去哈尔滨拍实景当然就更好了。要能有些时代和职业造就的生命痛感就更加难得。

《鸡毛飞上天》常识叙事,表演耐看,有一股今时今日所罕见的沉着劲儿。从类型来说,“义乌一家人”算“温州一家人”的姐妹篇,主演都是***用的:张译、殷桃。值得肯定,不必溢美。

小长假,补看《一起同过窗》。青春的底色都是一样的,爱情暗度,兄弟手足,反抗强权,无因背叛…只是一代又一代表现形式不一样,这不一样而又熨贴的部分就是才华。

当下性体现在外表的狷狂,闷骚的宅男,美丽的女汉子,直爽的钱串子上,也体现在好色的暖男,暧昧的女神,非典型娘娘腔,不同脸谱的教官上。当下性更体现在妖孽的表演和鬼畜的剧情上。都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棋不反常子不落,老绷着炼句的弦像兰小龙,群起而哄像《武林外传》。至少也是《余罪》的水平吧,没火起来挺可惜。

过几天还有《白鹿原》《外科风云》《继承人》…谁说4月剧荒来着?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晕菜,在公号时代

在公号上,景甜成了大甜甜。总是一边疑惑和不愿直视,一边奋力蹭热点。一边讨伐,一边消费。一边鄙视,一边趋附。本来分工很明确,影视媒体聊作品、谈演技,深度报道组查背景、破虚妄。现在是,调查记者不出场,八卦媒体猜背景,所有人跟着起哄。在网上,反面人物做久了,只要你金枪不倒,总有一天会成为正面人物的。

这两天,原创界在讨伐“洗稿做号党”和“爆款生成器”。我对这事有些惊讶,继而释然,并不太过悲愤。任何经济形态中,都有假冒伪劣的食利者,何况我们这个山寨大国。补上这一块儿拼图,公号世界就圆满了。他们只是像地老鼠一样到处打洞和搬运,对人的精神世界和对主流舆情并无决定性影响(比假收视、假演员、假IP的危害就小)。

我更担心的是那些专业放大社会戾气和人性偏私的“原创号”,他们制造入口激爽而毒素沁骨的精神药品,而于现代文明常识的传播和包容自省人格的养成无一建树。

还有,产业号离开收视(票房)数据不会说话,影评号离开豆瓣评分不会说话,营销号离开热搜指数不会说话…水军肆虐,造假猖獗,这是给自己壮胆呢,还是真的没有别的依据?

裂变,市场主基调

我不知道美国的娱乐巨头是怎样的组织形式,反正中国现在很难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介入以后,业态的走向是裂变,裂变,裂变…强细胞之间分工协作整合成细胞群的不多,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小细胞再催肥的是多数。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资本+作坊”,资本统领全局,作坊各自为战。

专注、专一、专心的作坊会出特色精品,有一技之长的作坊都有饭吃,吃老本、会忽悠的作坊可以一路混下去,中国这么大…但是,那种非多个团队呈齿轮咬合状精密配合而不能出产的“重工业产品”,我们就别想了。

这就是那些号称要帮中国电影“过工业关”,或者要为中国电视剧确立技术标准的项目,都失败了的原因。急着上档、时间仓促固然是致败之因,更重要的是作坊就干不了大工厂的活儿。而且,作坊是脆弱的,核心干将有个三灾五难或者干脆流失,不管估值多少亿都瞬间崩溃。

文/五指山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