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契约精神

早上在刀切海参的时候,我的大脑还在回放“关于如何合作”的问题。“利益”、“***赢”,用到工作、职业、事业真的是毋容置疑的,如《阿德勒心理学》所说:婚姻也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我甚是不解?

突然想到和知已可以十几年保持如一的感情,仔细回忆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没有保持天天联系、没有腻在一起,也没有问候早安、晚安的习惯,但是有事了,会想到要讲,而且聊天会没完没了的开心。这种合作是愉快的吧,这种感觉没有过期。但或许是距离,还有就都是别人家的,产生了这种完美的感动。

但任何事物都有保质期,即便是感情也难逃一劫,因此才会有婚姻关系是维系、维持某种状态的说法,山哥说“婚姻用合作来形容有些尴尬”,是因为合作听起来很功利吗?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是离不开合作的,我们说的性格合得来,婚姻里的八字很合,八卦里的阴阳相合,两个人的结合,家庭的融合,军队的聚合,河流的汇合,无一不是体现“合”带给人类发展历程中辉煌。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合了,要么觉得是自己要的,要么体现自己内心的认同感,灵魂中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就此我们才会乐此不疲,一直会想到这种感觉,也会一直想保持这种状态。

为什么婚姻需要合作,因为婚姻很难保鲜,很容易变质,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我们时常会在柴米油盐中忘记了浪漫;时常会在家族的纷争中跌跌撞撞;时常会在养育于女的观念中喋喋不休、讨价还价;时常在对方的冷漠中渐行渐远;还有经济基础带来的冲击,会慢慢的把人与人的情感越削越薄。

这就是离婚率高的原因吧!破除旧观念,解除一纸婚约,各自单飞。然后寻找新的伴侣。并不是人们眼中的任性,是感情真的变质了,还有就是三观中已经不想延续这种合作的状态,没有必要了。

换种生活方式,常常是离婚的借口,就像说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的种种一样,属于一种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方法。现代人的矫情,网络的发达,法律的开明,往往成为无法忍受,发泄情绪最好的平台。所以人们才会说,离婚是失败的。但根本上说,合作是失败的,更深层次理解为,个人性格上的失败,情商太低。用杨绛先生的话说就是:你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太多。

然而,合作让我们具备高尚的“契约精神”!就像与别人合伙做生意一样,我们得有协议,得有条款,得有***同达成的目标,得在留存底线的同时保持初衷,得在困难面前保持统一战线,得互助、得相互扶持。但凡有一方单方面懈怠,这合作就没有意义了。

合作的精髓是“沟通”!多沟通、多交流,那是任何成年人都明白的大道理,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难,因为它必须是相互的,如果总是一个人在叨叨叨的讲一大堆,没有回应,或者得到的回应是沉默,这对话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沟通就是无效的,循环往复,僵持着原来的状态。

我们之所以需要合作这样的契约精神。一个是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第二是勇于面对现实的困难、困境,不躲避;第三,具备合作精神,正确的理解“生活意义”是在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才能成功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合作还是防止一个人发展为神经病的唯一有效途径。当然,这是心理学书本的知识点。我不得不承认,有时想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瞬间的灵感,它可能不那么成熟,但是真的就茅塞顿开了。

我不能说我懂了,就一定会做得很牛。但起码在内心这一关,我是过了。人在做一件事是时候通常最先说服的是自己的内心,然后用一个理念一直引导自己坚持着走下去。

做个勇敢的人,劈材,放马,周游世界。哈哈,我突然想到某人的诗。让我努力把自己培养自己成为这样一种人吧!

我想婚姻能不能延长保质期,光靠旧式的忍耐、理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思考清楚如何与对方合作,达成意见统一,既不为难自己也不将就对方,并能持续推进家庭的发展。

看一本书能学到10%,理解出知识的含义学到60%,剩下的比例就是实践。以身试法,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