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外的山水一一周易蒙卦别解(二)
我们再来看《蒙》卦的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怎么理解以上卦辞呢?我们先看彖辞的解释: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的这个蒙字,令人想到蒙蔽、蒙昧,有人解释说:蒙即蒙昧,主回还往复,疑惑不前,多忧愁过失。还有人说:蒙表示智慧未开,蒙昧闭塞;犹豫不决,缺乏果断。这与“童蒙”的意思相合。
但“蒙”后面有个“亨”字,卦辞最后还有“利贞”二字,这与蒙有什么联系呢?前人多以占卜用语来解释,加上卦辞中有“初筮告”这样的话,似乎以占卜来解释很合理,但总览卦爻辞,这样的解释十分牵强。所以必须从别的思路求解。
从“近取诸身”的思路看,如上一篇中所谈,卦中艮与坎除了指代山和水外还有多种指代,如艮为手,为指,为止,坎为耳,为耳痛,为盗,为隐伏等等。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卷中有这样几句话:“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这几句话无疑是在讲灵性修炼的要诀,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思路:如果“蒙”卦的主旨是与灵性修炼有关,那后面的“亨”字就容易理解得多,亨字一般的解释就是亨通,通达,如果蒙是修炼方法,那亨就是修炼效果,这样就顺理成章。如《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盲人与聋人都可以理解为一种被蒙蔽的状态,但盲人的听力往往特别强大,聋人的眼睛常常十分敏锐。这岂不正是蒙与亨之间的一种奇妙关联吗?
道家内丹派的南宗初祖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一文中写道:“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这里的“眼不视”“耳不闻”、“不从眼漏”“不从耳漏”是不是可以看作“蒙”的另一种表达呢?
关于“亨”的含义,我们看一下周易乾卦里对元亨利贞的一个解释:元是众善的尊长;亨,是美好的会合;利,是事义的和谐;贞,是成功的根本。
所谓“美好的会合”,在《周易》里指阴阳两仪的交会。从灵性修行的角度说,当一个人打开内在宝藏后,会有一个由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亨便是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即由原来的滞塞而变为通达,实现个体小宇宙与整个大宇宙的联通,这种联通如同手机网络从没有信号变为有信号,直到满格。这种变化也就是内在阴阳的美好会合。这样的理解与爻辞中的“纳妇吉”,象辞中的“刚柔交”完全吻合。
彖传说:“以亨行,时中也。”就是说内在的阴阳会合之后,修行才走上正道,因为这时候才好随时保持正念,抱一守中。
再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蒙一般就是指还不懂事的孩子,不过一个尚未觉悟的人从灵性的角度说,也是童蒙。《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也就是众人,众人的特点是整天向外驰求,凡事皆用耳目感官,只看现象,不识本真。“圣人皆孩之”,直白地说就是圣人把众人视为(还不懂事的)孩子。这里毫无居高凌下之意,重点是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对众生一种随顺与包容的态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同样是表示一个觉悟者随顺众生的态度,就是说不是导师去勉强一个未知未觉的人来修行,修道,是未知未觉的人主动来向导师请教,求法,这样才可加以教导。佛教有不请不说、不问不讲的规矩,孔子也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不是摆老师的架子,而是因为对真理的追求需要相当的根器,没有强大的热情与意志,很难坚持下来,抵达目标。勉强的施教往往适得其反。
彖传说“‘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意思是说灵性导师与学生之间要心志相应,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假如学生只是好奇,或执着于神通,或只是关心个人名利等等,而导师给他讲转凡成圣、内圣外王之道,那样的教学将是鸡同鸭讲,白费力气。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传解释说:“初筮告,以刚中也。”意思是,启蒙之初,导师教导弟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指示内在的真阳,自性,让弟子知道它在哪里,如何开发。这就是儒家“格物致知”的真义,就是道家的“下手功夫”!!!这个“刚中”,就是坎卦中的一阳,蒙卦的九二。因为阳性刚(阴性柔),又在坎卦中间,所以叫“刚中”。“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在学法之初,如果弟子不能学而时习之,踏实践行,而是喜欢玄想空谈,或心浮气躁,欲求速成,总是拿不切实际的问题再三向老师提问,这表示他悟性不够,方向弄错。一个真正的导师对这样的倾向会及时拨正,对他的不适当的问题不予回答。
彖传说:“再则不告,渎蒙也”,意思是灵性启蒙是神圣的事,如果变成一场空谈,戏论,那是亵渎,不可以这样。所以紧接着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是培养正念,正心,正气,启蒙的意义在此。圣功是说灵性启蒙是神圣的事业,转凡成圣的大事。
“利贞”的意思是说,一个修行人得法之后,最重要的是抱一守中,坚定不移。贞,就是坚守,专一,恒持,不动摇。
来看大象象辞: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是从卦象说的。但这个象并非死的,而是活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君子以果行育德”,有人解释说“君子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这样理解可以说是十分恰当。
综观卦辞,彖辞,象辞,一个基本的判断为,全篇都是与灵性启蒙有关的论述。“亨”是讲灵性启蒙的重要关节,即与宇宙本体的联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讲导师接受学生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学生主动请教,主动求法。“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讲灵性启蒙是严肃的,神圣的事,不能随随便便,变成一场闲谈,戏论。“利贞”,是说行人得法后,须坚定不移,勇猛精进,抱一守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彖辞象辞的解释正是围绕这一主线,彼此毫无扞格。如此一来,看似乱七八糟东拉西扯的一些文字,居然是前后贯通彼此呼应的一个整体。这样的神变,绝不是牵强附会所能达成,我们只能惊叹群经之首的不可思议。
(未完待续)
(下一篇讲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