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班的时候都摸鱼吗?

谁能保证自己上班时间不摸鱼呢?

我看没有。

上班摸鱼和上班打卡一样,是我们社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美好(摸鱼)的工作日上午一般是这样度过的:

PPT实在是做不出来了,让我赶紧打开微博吸两口猫吧,啊,小动物真的太可爱了呜呜呜呜……要不这周去动物园吧?

打开微信准备呼朋唤友组团前往动物园时不由自主点开朋友圈小红点发现高中同学竟然生娃了我来扒一扒她朋友圈:

原来她也看了《沉默的真相》果然有品位。啊,她老公是我初中男神,我心痛……time flies,怎么就要吃午饭了?嗯,想想可以趁午饭时间安利大家一起看廖凡又莫名开心了起来。

滴答滴答,一上午过去了,PPT做了两页。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一天至少花35分钟的时间摸鱼,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35分钟并不包括带薪上厕所,带薪冲咖啡,带薪聊微信的时间。庞博脱口秀里说的:工作5分钟,摸鱼25分钟的“小番茄工作法”才是职场人真正工作现状,“摸鱼有理划水无罪”的口号越来越多受到欢迎。

为什么摸鱼行为越来越多了?

摸鱼行为在职场的风行,不是因为职场人空闲的时间太多了,而是社畜们真的越来越没有时间了。

早晨睁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工作群里的消息,并迅速回复“好的题”;来不及吃早餐,就挤上公交地铁,被来回2小时的通勤时间疯狂蹂躏;方案改了十版,告诉你“还是第一版好一点;眼看还有10分钟下班,群里突然“@所有人,5分钟后我们开个会”;下班后蹲在地铁站掏出电脑处理紧急工作任务,因为“这个东西客户催了”;晚上微信收到新的工作任务,要你明早给出方案,周末辛苦一下。

这是2000万社畜青年的日常。

上班连轴转,下班回钉钉,互联网的普及成功将工作入侵至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入侵,哪里就有反攻。一个成年人上班时的崩溃,如何安放?只能摸鱼。

当你跟老板谈工资,他跟你谈感情;你跟他谈法律,他跟你谈理想;你跟他聊理想,他跟你聊福报。你非要996,那我只能摸鱼了。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一个渔夫的养成,也没有一个老板是无辜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辞掉工作享受生活的能力,更多的只是在压抑的生活中找一个宣泄痛苦的出口——摸鱼。

为了让自己没有被客户骂崩溃,被老板PUA到绝望,没有被长时间的工作压垮,上班时间聊八卦,刷淘宝,抢AJ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常规操作。其他摸鱼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抽一个超长的烟、吃一份超长的外卖、上一个超长的厕所。

摸鱼就是我们的精神氧气,没有摸鱼一点点,怎么工作996呢?

可为什么越摸鱼越累?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算自己摸鱼了一天,回到家里还是觉得身心俱疲。明明自己一天什么也没干,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累了呢?

我喜欢的一位作者曾说,一部分原因也许就在于:单调性和不确定性,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形成了两道巨大的枷锁,牢牢地困住了我们。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太过单调,太过一成不变,每一天几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都在重复自己过往的模式,缺乏意外和惊喜,也缺乏能够吸引你为之奋斗的目标。

首先是因为工作把我们异化了,在庞大的生产体系中,我们只是位于生产流程上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剥夺,环节前后是什么与我们无关,我们也并不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自己的工作,最终沦为一个功能性的组件。在循环重复的工作里,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一个早就被决定好的位置,被赋予了该有的功能,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代。

能够经常摸鱼的工作,证明了工作的可取代性和内容的单调性。另外一个方面,在于摸鱼是一件没有什么成就感的事情,摸了,但你得不出什么成果,很少有人摸着摸着成为下一个乔布斯。

英国的心理学家霍奇通过对护士的研究发现结果发现,最不容易感到疲惫的护士,不是体力活做得最少的,也不是那些主观认为工作轻松的,而是那些觉得自己能掌控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最大满足感的,工作动力让她们充满活力。霍奇也认为,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疲劳,而是“不想努力但被强加了目标”的感觉令人疲惫。

工作中的“意义感”早就被证实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来源,如果你一想到工作就完全提不起兴趣,除了坐等发工资没啥盼头,工作内容枯燥毫无波澜.....那么不管是碌碌无为的瞎忙,还是游手好闲的无聊,长期这样做会产生“我是谁我在哪我到底在干啥”的自我怀疑和焦虑情绪。

设想一下,你不想写一份报告,所以一直拖延着想最后一刻再动笔,但这个过程中,你的脑海里总是有个小人在说:你还要一份报告没写,明天就要交哦~你一边焦虑一边摸鱼,一边摸鱼一边担忧,可不就是心身俱疲嘛。

你可能说我经常摸鱼摸得怪开心的,其实真正让人快乐的不是摸鱼本身,是长时间高压力工作的片刻喘息,是工作成果落地后的精神奖赏让我们快乐。DDL最后一刻交上去的报告,3小时脑暴后的一杯咖啡,才是你真正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