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故地淮阳县的太昊陵的建筑群是怎样的?
陵位于陈楚故地中心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三陵”之一。
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礴、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太昊陵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我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
这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沿湖滨北行70米,是一道宽约25米的蔡河,即太昊陵的南部边界。横跨蔡河的11米宽的石桥,名曰“渡善桥”,俗称“面桥”,意思是朝祖进香的善男信女和游客,来到这里已和“人祖爷”见面了,应万心归善。桥全长25米,敞肩式青石桥,桥头四石狮护卫。
过桥30米,便是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
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它的东西两侧相距24米左右,有馒头式卷棚顶东天门和西天门。
过了午朝门,中轴线上主甬道青石铺墁,两旁古柏参天,庄严肃穆。距午朝门约30米,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对应。
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通往蔡河,在陵墙外侧河岸,各有一口井,名叫“玉带扣”。
过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旧称通德门,俗称之为“三门”,通高8米,与午朝门相距126米,单檐硬山式,面阔三间,内有券门三,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
穿过道仪门,迎面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台上建有飞翠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
过先天门为太极门广场。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
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太极坊或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
太极门在古建筑中属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筑于高台之上,台高五级。东有角门名“仰观”,西有角门名“俯察”,以示太昊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创先天八卦,肇始华夏文明。
过太极门为太昊陵的中心大院。大院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东西对峙,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重檐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直壁式台基,上部为灰色筒瓦覆盖,楼内有木梯可达上层。
钟楼上悬有明铸巨钟一口,撞之,其声悠扬。鼓楼内挂有大鼓一面,敲之,其音悦耳。钟鼓二楼,层檐凌空,昭穆对峙,晨钟暮鼓,响彻陵区。
与太极门相对应,迎面为“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
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殿”5字,左右配以二十八宿代表天上的28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四绝人”等吻兽。
殿内有“丈八木龛”,雕工精细,造型庄重。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左右配享朱襄、昊英。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
殿内墙壁上嵌有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分别为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
殿前有月台,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环统天殿、钟鼓二楼,为东西廊房,***42间,呈曲尺状,前有回廊、棂子门窗、花砖大脊、吻兽装饰、彩绘檐椽、红柱绿窗。东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两仪门”,西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四象门”,两门东西相对。
下得统天殿后门台阶,便是等级仅次于统天殿的“显仁殿”,俗称“二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结构朴实、端庄、严谨。
统天殿与显仁殿相距7米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
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3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次垒砌而成。
楼内立有1513年御碑一通,故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保存的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字样。
太昊陵内存古碑有200余通,碑文大多是为伏羲歌功颂德的,还有一部分是记述对陵内建筑重修或增修的经过,最多的是各地民众来“朝祖进香”的纪念碑。而皇帝派大臣来祭祀的,则名为“御祭碑”。
寝殿后面是“先天八卦坛”。该坛青砖垒砌,为直壁式等边八角形,周有青石压条。坛面以青砖砌先天八卦图,卦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中为一八角形凹槽,上原有一尊“龙马负图”,俗称“四不像”。
先天八卦坛之后便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陵高十寻”。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
陵墓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
太昊陵的午朝门
太昊陵陈州伏羲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