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句丽建国的传说有哪些?

好太王碑文第一段记叙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唯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

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

据此,高句丽始祖邹牟王当出自北夫余,由夫余南下至浑江流域的卒本川,即今桓仁五女山城,创立了高句丽政权。

好太王在位22年,高句丽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为了纪念好太王一生的功业,铭刻守墓烟户立了这块碑。

第二段以较大的篇幅,记录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的战事和军事活动。

碑文中主要是对百济和倭的讨伐战争,同时救援新罗。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以西以东的两个国家;倭则是日本列岛上的古代国家。

倭人多次渡海到朝鲜半岛侵扰新罗、百济,并与百济联兵向高句丽南部边境进犯。因此,好太王亲率大军打败倭寇,征服百济,夺得百济64座城,1400个村子。

好太王的一生,攻城略地,表现了强大的武功,将碑文和有关文献结合,可看出其戎马生涯的全部。

第三段铭刻了好太王的守墓烟户,国烟30家、看烟300家,***330家。国烟的身份比看烟的身份略高些,其比例关系为以一带十,成为高句丽社会什伍制度的缩影。

同时,该碑还镌刻了好太王教言与守墓制度等,对于了解高句丽的社会生活及王族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句丽古陵墓群中的古墓壁画为世界绘画艺术的一座丰碑。据《三国志·东夷传》记载,高句丽人深受中原影响,对修坟建墓十分重视,并有厚葬的习俗。

在高句丽权贵的坟墓中,除陪葬品之外,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这在我国古代壁画中也是罕见的。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3年至公元42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由此推算,集安高句丽壁画创作时间与敦煌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或更早一些。

在吉林省集安古墓壁画中发现的八卦图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八卦图实图。这幅在高句丽贵族墓中出现的极具个性的八卦图,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与之相同的易学依据和联系,是论证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考古证据。

这幅八卦图出现在集安高句丽贵族墓葬五盔坟4号墓室北壁的左下角。壁上绘有一个道士形象的人,跣足坐于莲台上,左腿盘屈,右腿立起,披发低首,身着绿色羽衣,一只手在地上绘着一幅八卦图。

我国卦学界最早的八卦图是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中刊载着11个带文王八卦图的古镜,其中年代最早的一块为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隋十六符铁鉴”。

五盔坟4号墓应建于5世纪末至6世纪初,因此,与“隋十六符铁鉴”相比,4号墓中的八卦图可能要早半个至一个世纪,至少与之同期。而作为八卦图实图,这个八卦图无疑为我国最早。

集安八卦图中八卦的方位排列与易学界流行的先天、后天八卦图排列迥异,有其独特的卦图排序。虽然如此,却完全可以在我国易学史资料中找到与之相通的易学依据和联系。

易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集安八卦图首先填补了隋唐之前无八卦图实物的空白;其次,因为它的卦的组合与排列不同于通行本《周易》卦序确立的传统易学体系,为我国汉代存在多种版本的易学体系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且为探询易学源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把八卦图画在壁画中,可以认为壁画的设计者或墓主人觉得八卦有通神、通灵的作用,表明了高句丽人对易学的崇尚。

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高句丽壁画墓,记载了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