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手法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3.手法。手法虽有各家之别,其渊源要不出岳氏之双推,(武穆少年时善技击倡双推手法,后世多宗之)北派尚长手,南派尚短手,长手贵力足,短手能自顾,平时练习,非长手不能达气,与人相搏,非短手不能自保,故长短互用,刚柔相济,为此道之正宗,南北派各大家之通行手法如左。
(1)牵缘手。此即双推手之变化法,左右手作回环之势,其两手指端,至练熟时,必作连环式如相贯之圆圈,能练圆时,则指臂灵活,一切手法,不难迎刃而解,为初学步时所当经心练习者也。
此手之用法,敌人以手或木棍击来,则以左右随势缘格,敌手与物遂落空而不能中我,失于是逼进一步,随机以取敌之要害。
此手又名猿手,盖以猿之遇击,手必若是,故灵捷异常。
(2)缠手。此手与前手稍有不同,前者阴阳互用,此则纯用阴手(即掌下覆之式),前手作正面势,此手作侧势(或右侧,或左侧),譬如手朝前缠,右手则从腋下(乃左手腋下),尽力格出,如是循环练习,自有进步。
此手又名蛇缠手,盖取与蛇之缠绕树枝相同,以故纯用覆掌阴手出之,或谓此名牵缘阴手。
此手之用法有与牵缘相异者,牵缘乃取正面之格拦势,此则取侧面,乘势以挥击敌人之腋窝,且并作回护勾格,以备下部遇敌之用。
演练时手向内缠,非向外缠,观勾格二字自明。
(3)长短分龙手。北派最喜练此,名师巨子,其演练手法,即开始于是。法用手左右分排,如左长则右短,右长则左短,故又名排闼手,或曰开门手,以前肘及掌缘向外翻滚,两掌心必须相应,且练时足作子午桩(桩步详后),下半马(即身稍蹬下之意),力自肩窝腋里运出。
此手亦为分格之用,到熟练时即格即打即打即格,无须重行换手,换手即迟慢也。
(4)剪手。此手阴辟阴阖,相叉如剪,故曰剪手,以掌缘及两肘发力,但有一最宜注意者,两手叉剪时,身宜稍侧,而胸向内吞,必如是,然后与敌遇,方不至被逼,且不失其宽绰进退之势。
此法可以格压敌人之手,并可推倒敌人,惟取势,身宜稍侧,左手在前,用右手尽力砍入,以右手叉压在左手之肘湾为止,右手指端,祗可叉过左手肘湾外一寸余,否则恐被敌人封逼,此大忌也(右剪时同)。剪叉时,无论左右侧,前后手宜平,倘前手过于湾曲高起,其弊害不可胜言。
此手变化,叉合时两掌向上,名为阳手,开则变为阴手,其式如骨牌中之长三形,可以乘势而点击敌人之咽喉及目部要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