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的景点历史
大伾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油,至于大伾。相传大禹治水,到过大伾山。故历代名人登临大使,多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抒发登大伾、俯大河,怀大禹的感慨豪情。金明昌以前,大伾山为黄河转折点,南控名渡黎阳津(又名黎阳关,对岸为白马津),为大河南北要冲。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山阻河险,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光武帝以幽、并二州的兵力攻取天下,首先于黎阳立营以障河北。曹操、袁绍交兵,都以黎阳为制胜之地。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大将箓明筑垒于大伾山之东,以控制大河南北。隋末瓦岗军于大伾山巅筑中军亭,以瞭望敌情。唐高祖置黎州总管府,总摄殷、卫、澶、黎四州之众。五代时朱温、李克用纷争黎阳。北宋于大伾山北麓建通利军,作为军事重镇。这些历史事例,都足以表明大伾山地理形势的重要。 大伾山系太行余脉,东西宽0.95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35米,平地高起70米。它不是丛山中的峻岭,而是平原突起的孤峰。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各具特色。其中有后赵时依山凿就的大石佛,高22.7米,为中国北方第一大佛,又称八丈佛爷七丈楼;始建于北魏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年代最早,寺内有藏经阁,原藏明代南藏经6053卷,为宗教典籍珍品。大佛和天宁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的天齐庙、太平兴国寺、丰泽庙,元代的观音岩,明清的阳明书院、吕祖祠、禹王庙、张仙洞等建筑,皆各有其妙,为大伾山增光添彩。
各位且看山门上的这副对联邯郸道上,黄鹤楼头,一剑西风留幻迹;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尘寰。,前门横额题青坛紫府。青坛,即青坛山。相传,东汉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军,还师经过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谥大伾山为青坛山。紫府,指神仙所居之处。注:山上并没有泉水,所以山上的水均是人工引上的。(我家就在山旁边亲自验证过的)
景点介绍 幸运钟 该钟造于明朝景泰四年(1453),高1.8米口径1.3米,重1500余斤。其声浑厚悠远,敲击八个方位,发音各不相同,终身铸有八卦符号,人称“八卦幸运钟。”是天宇寺的镇寺之宝。 盘山路 过山门,便登上了一条用碎石砌成的盘山路。古柏夹道,郁郁葱葱。及至略有疲惫,也就到了歇歇亭,即游人登山中途小憩之处。亭子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到此依依莫不感怀神禹,请君歇歇且看对面太行。对联含义在于启发游人在欣赏祖国河山的同时,莫忘怀古人创业之艰难。 恩荣坊 沿盘山路继续攀登,迎面屹立着一座石坊--恩荣坊。它是从卫贤镇南大街搬迁过来的,高宽皆10米,平面呈一字形。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建筑。柱下有抱鼓石,透雕猛狮。顶为歇山式,并雕出脊兽、瓦件等构件。楼檐下平板枋的上部雕刻二龙戏珠和火球图案,下部刻仰莲;平板访下的龙凤板单额枋等构件上雕竹林七贤、八仙庆寿、一门三进土等图案及创建年代。恩荣坊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祠 走过石坊,过了落虹桥,便到吕祖祠。吕祖即八仙之一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唐末道士。咸通三年(862年)进士及第,年已64岁。后浪游江湖,入山学道。他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每年夏历4月14日为吕祖诞辰。 壶天道院 壶天道院又称方壶天,在吕祖祠之右侧。是住持吕祖凋的道人之居
所。院内有餐霞阁,建于清康熙十八年,浚县知县刘德所建。刘信奉道教,自认有仙风遗骨。常常大捐俸禄修建吕祖祠,早晚焚香礼拜,并在道院里建起了一座四层高阁,从县衙搬到阁上来住,在阁上处理政务。政余时间就穿着道袍到吕祖构先跪拜后默祷,极其虔诚。 八卦洛书图 吕祖祠左侧有八卦洛书图和斗姆阁遗址。八卦洛书图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来建筑已不存在,莫知其详;斗姆阁常建于道教官观中,斗姆为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名紫光夫人,她的法身像一般为三日、四首、左右各出四臂。 斗姆阁 斗姆阁之前有瀛洲别墅,今存有砖雕楼一间。门楼对面是陡崖数丈,崖壁布满题记,***有千仞岗,山河一望 ,瞻彼淇澳,壁立千仞,群玉山头等十余处,都有一定书法价值。循经而南,有钟离殿,柳仙堂,紫衣魁星阁,孙、邵二先生洞,曹仙媪庵等。攀岩登阶,迂回北止,为张仙洞,均是清初所建。 张仙洞 张仙洞在大伾山西崖。康熙四年(1665年)倚崖筑楼一面,坐东向西,小巧别致,楼前是悬崖,北山墙上开一角门,楼内后墙连岩雕有张仙卧像一座,形象逼真。不幸于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毁坏。1986年根据原像复制,卧像旁有题记云:卧游天地间,又名观澜处。
张仙洞之北的崖壁上,有东皋舒啸题记,相传张三丰曾在此筑台练功,传教拳术。张三丰,宋代人,技击家,武当派太极拳的始祖。后人称此台为三丰啸台。
出张仙洞向北,跨过云渡桥,就到了纯阳洞天了。 纯阳洞天 吕祖祠乾元殿之后是层峦峭壁,沿崖筑有一道南北高墙。在这道用砖石筑成的高墙上,正对乾元殿后坡,开有一个直径2米的圆门,这就是纯阳洞天。纯阳洞天是吕纯阳所居的地方,是一个绝好的所在。圆门前,沿崖是一条崎岖蜿蜒的石径,宽仅l米。幽径边沿有石栏。山崖上,遍布石刻,题有山河一望、步虚声、第一峰、怀禹、东皋舒啸等,真是琳琅满目。纯阳洞天名列浚县八景之首。 太极宫 太极宫挺立在大伾山的最高峰,它是大伾山的标志。太极宫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是一座八棱柱形的三层高楼,通高33米,为八角攒尖楼阁式建筑。我们看到的是禹王庙。禹王庙原在大伾山东南麓。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知县刘德新迁至阳明书院故址上,建大殿三间,内塑禹王像,以示敬仰。 中军亭和天齐庙 在禹王庙前,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军亭。中军亭为隋末瓦岗军守黎阳时所建,用以练兵点将,瞭望敌情。原亭已毁,1984年又进行了修复。经过中军亭之南的玉皇阁遗址就是天齐庙,现有山门三间,东西两廊各五间。原有正殿三间。为宋代所建,于1978年夏毁于火灾,幸存雕花石柱两根。柱上精雕滚龙飞云,艺术价值很高。天齐庙的主神是东岳大帝,为道教所奉的泰山神。
宋真宗朝东岳时加其封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 兴国寺
在天齐庙东北、大伾山东侧的半腰间,是兴国寺,它的全称叫太平兴国寺。该寺周围的山崖上,刻有许多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题记。主要建筑为大佛殿五问,殿内原有二木雕佛龛,内供明代所塑的释迦泥沙像。木龛雕工极为精细,很有艺术价值。
兴国寺之北即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元代以前名大还山寺。现存布局为东西、南北''两条轴线,成十字形,殿宇20余间,总面积为2600余平方米。 东西轴线建筑 东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藏经阁和大佛楼。山门5间,硬山顶,灰板瓦,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藏经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面阔5间,高
约2丈,分两层,声伟壮观。阁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像,高I丈3尺,左右各有六双手。最上层,两手托日月;第二层,左手持拐尺,右手握金印;第三层,两手合掌胸前;第四层,左持弓,右手拈箭;第五层,左手拿青杨枝,右手拿净水瓶;第六层,两手自然下垂。穿过藏经阁,便是大佛楼。大佛楼是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原为北魏时建的7层高阁,庇护大石佛,元代末年,为红巾军所烧。按1985年发现大佛楼院中地下的石柱推测,原阁面阔当为5间,进深约为10米。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所建面阔三间、高7丈。内座大石佛,高8丈(实测22.7米)。八丈佛爷七丈楼。传为奇谈。 大石佛 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8年)装饰。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在三道肉领。左手覆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因胸部残破,衣纹不清,似是双襟直垂。按其雕刻的纹路,属于直平阶梯式刀法。但在其转弯处有突起的圆棱。从大石佛的整躯造型轮廓来看,呈三角形。似是比例失调,表现出早期造像艺术的不成熟性。
大石佛自身形象所提供的时代特征很不一致,有北朝早期,也有北朝晚期,甚至还有唐代因素,如螺发。经研究考查,有些细部,认为是后人改造的。因为大石佛历史悠久,几经兴废,特别是元代末年遭受的兵火,大佛阁被烧,大石佛躯体的有些部位被烧坏脱落,至明代无法补缀复原,因而加以改
造并糊上泥皮彩,致使大石佛原貌无从考查。虽然某些部位失真,但大石佛的整体轮廓是无法改变的,故而仍保留着一部分原始状貌,如三角形体、方墩座、平板脚等,因大石佛的原始证据失察,现存特征又不一致,故一时尚不能绝对断定它的创造年代。关于大石佛年代考证之类的文章、研究资料较多,最后统一的意见是:后赵一北齐,确凿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大石佛是中国大型摩崖造像之一,即使为北魏晚期的作品,仍不失为中国一大历史名胜古迹。 水陆殿 天宁寺南北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是水陆殿,早已不存。水陆殿遗址前有大雄殿三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重修。殿前有拜厦。殿内原供三世佛,今仅存墙上彩色背光。三佛殿前有十八罗汉殿,再有四大天王殿及地藏殿,均为清代建筑。左侧有钟林,内悬景泰四年(1453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 天宁寺 天宁寺历史悠久,后周世宗柴荣灭佛,全国90%以上的寺院被废掉,而天宁寺得以准救不停废,可知其当时的历史地位了。
出天宁寺后左走,沿一条缓坡青山盘路,即至龙洞。龙洞是一个天然洞穴,在大伾山东崖上。三个洞均通向山顶的罅隙,阳光射入石隙,映入洞中晃晃有光,为浚县八大景之一。天将下雨,洞中先有云气冉冉上升,人们将其命名为龙洞吐样烟。洞口石壁上精雕五条滚龙,另有碑刻、题记数方。 摩崖石刻 大伾山上遗存的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文化艺术价值很高。大伾山摩崖石刻游让你眼界大开!领略到中国的石刻艺术真是博大精深!
大伾山石刻,从唐代至明清时期***遗存460多处,其中以唐代的《洪经伦题记》和明代的王铎书法最为有名。因此,以欣赏大伾山摩崖石刻,鉴赏其书法、艺术价值为主题的“大伾山摩崖石刻风情游”越来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