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索的历代解释
1、“孔安国”说是对八卦的解释书,属于某种易传
唐代孔颖达 疏 引 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晋代版孔传尚书,长期被称为伪尚书,但今人李学勤力举它不伪,只是孔府改编的)
后来有人解索为绳索,说八索是八卦,是完全无据的臆测。“八卦”与“八卦探索”,是两码事,正如易经(本来的周易)与周易十传是两码事。
2、 贾逵说是八王之法
唐代孔颖达 疏又引 东汉大儒 贾逵 云:“八索,八王之法。”
3、道教解释为一种宇宙观性质的书
《云笈七签》卷九即《三洞经教部》释《洞神秘箓》的《小有经下记》,曰:“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天下有急,召天上神,地下鬼,皆敕使之,号曰三坟。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又各受一卷,亦以神灵之教治天下。上三卷曰三精,次三卷曰三变,次二卷曰二化,凡八卷,号曰八索。”
是解释《左传》记载的古书,并成为道教特色的书。
唐 杨炯 《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为之发挥,以成注解。”这种八索,应该是指道教八索即所谓三精、三变、二化。显示宋代归总的《云笈七签》诸书,很多内容流传很久了,宋代只是把它们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