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张唐朝皇宫的地?

不是大明宫的话,那就是太极宫。太极宫,是隋唐长安城宫城之一,与兴庆宫、大明宫统称三大内。 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

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太极宫平面图如下:

扩展资料:

历史地位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

都城长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沟通往来。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 凌烟阁因功臣图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等二十四人图形,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 阁二十四功臣”。

其实唐代图形功臣于此阁***有三次,除贞观年间的一次外,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又为功臣郭子仪、李晟等画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九月,总汇前代功臣褚遂良、李光弼等二十七人图像,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遴选。

第三次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绘唐初以来“堪上凌烟阁功臣”王蛙如、岑文本、李岘、马周、马遂等三十七人图形,“立阁图形,荣号凌烟”。

图形凌烟阁成为唐朝褒奖功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陕西省麟游县文化馆还藏有宋人游师雄摹刻的唐凌烟阁功臣画像残石,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大唐帝国的许多荣登此阁的名臣。

百度百科-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