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九饼

茶肆里面是非多

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关键人物是王婆。在她的穿针引线之下,终于促成了这段千古 *** 。但王干娘的公开身份不是媒婆,而是茶楼的老板。

在《水浒传》中,西门庆被潘金莲竹竿打了之后,只见那西门庆一转踅入王婆茶坊里来。转身进的就是王婆经营的茶馆。之后的剧情,也都起于此地。其实,《水浒传》中在茶馆中发生的桥段比比皆是。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何进在茶坊里向茶博士(即茶坊伙计)打听经略府。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何涛问茶博士值班押司。而官府缉拿托塔天王晁盖的秘密行动,也是在茶坊中走漏了消息。茶馆,俨然是一处重要情报场所。

在北宋都城汴梁城,小说《水浒传》中描述的各路茶馆都真实存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不少茶坊。它们大多集中在御街过州桥、朱雀门外街巷、相国寺东门街巷等处。有明确记载的就有李四分茶坊、薛家分茶坊、从行裹角茶坊、山子茶坊、丁家素茶坊等数家。东京汴梁城其余街巷上也有茶坊,只是没提及买卖字号。

茶坊:古代的咖啡馆+微博

有学者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后发现,沿河区的店铺以饭铺和茶坊为最多。从图画中来看,店内及门前,都摆放着许多桌凳。东京汴梁的茶馆分布情况,很像今天的咖啡馆。多开设在繁华区域,店内摆设干净简单。既可以让来往行人驻足休息,也为市民休闲聊天提供了场所。《水浒传》虽为虚构,但对于茶馆的定位却很准确:茶馆是宋代社会中重要的社交场所。若想打探消息,茶馆是不二选择。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茶馆起到了微博的作用。泡茶馆等同于刷微博,既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发布消息。而茶馆川流不息的客流,也就是今天互联网工作者为之疯狂的点击量。

宋朝初年,朝廷灭了后蜀。帝国宫廷里的金银珠宝外加古玩书画,都被宋军缴获。将领们挑了其中比较珍贵的字画,献给了宋太祖。皇帝看过之后,并没有私留宫中。太祖是这么说的:独览孰若使众观邪?按今天的话说,赵匡胤还是一位懂得分享的暖男。于是乎,后蜀的皇家藏品走出了宋朝宫廷,挂在了汴梁城东门外的茶馆里。一方面,皇帝来了个与民同乐。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快速向全社会彰显新兴王朝的实力。宋太祖将战利品挂在茶肆中,相当于发了一条微博。想必黎民百姓看后,也就要纷纷点赞与转发了。

除去炫耀天威,茶馆中能办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豢养的一只狮猫走失了。临安府为了找到这只狮猫,马上图百本于茶肆张之。在茶馆张贴寻猫启事,这与今天发寻猫微博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反映宋代市井生活的志怪小说《鬼董》中,有一则秀才樊生的故事,樊生托王老娘为他介绍相亲对象。于是这位王老娘,就到自己时常出入的茶肆中帮其物色。在这里,宋代茶馆又扮演了百合网与世纪佳缘之类婚恋网站的角色。

除去坐商,北宋汴梁城里还有卖茶的游商。他们走东串西,也成了信息的传播者。《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显然,这些提茶瓶之人扮演了包打听的角色。以讹传讹,甚至搬弄是非都有可能。《水浒传》中王婆是这行人的缩影,她的自我介绍就很直白: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专一靠些‘杂趁’养口。西门庆不懂何为杂趁,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既是媒婆,也做人口买卖的生意,会接生,还可拉皮条,最终两头撮合促成 *** 。

北宋茶肆有传奇

宋人王明清《摭青杂说》中,记载了一个发生在茶肆里的离奇故事。

在汴梁大酒楼樊楼旁,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茶肆。店虽不大,但甚潇洒清洁,皆一品器皿,椅桌皆济楚,故卖茶极盛。熙丰年间,有一位姓李的外地人在这间茶肆与旧友聊天。说到兴头上,哥俩就到旁边樊楼喝酒去了。走得匆忙,竟然将一包金子忘在了茶肆。想那茶馆之中,人来人往。就算捡到了金子,又有谁愿意还呢?这位李姓客人便没去寻找,自认了倒霉。

多年之后,李姓客人故地重游,经过小茶肆门前时,想起这段过往,便与同行的伙伴聊起了丢金子的事情。他们的对话,恰巧被茶肆老板听见。老板便将二人拦住,上前询问详情。当问清李姓客人和那位旧友的穿着后,茶肆老板做出了惊人之举。

主人曰:此物是小人收得。彼时亦随背后赶来送还,而官人行速,于稠人众中不可辨认,遂为收取。意官人明日必来取,某不曾打开,觉得甚重,想是黄白之物也。官人但说得块数秤两同,及领去。李姓客人万没想到,多年前遗失的金子竟然失而复得。对于这位茶肆老板,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于是他提出,将金子分给茶肆老板一半作为酬谢。老板笑而不答,将李姓客人带到了楼上。这小棚楼中的景象,实在令人大开眼界。只见其中皆为客人遗失之物:有伞、屐、衣服、器皿等等,每一件上都各有标题,封记如故,标注着:某年月日,大致穿着的官人所遗。主人对李姓客人道:官人想亦读书,何不知人如此?义利之分,古人所重,小人若重利轻义,则匿而不告,官人待如何?又不可以官法相加。所以然者,常恐有愧于心故也。如此拾金不昧之人,也算是北宋茶肆行业的典范。

三教九流汇聚一堂

《梦梁录》记载: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这种茶馆,是寻觅专业人才的好去处。

也有一种茶馆,去的多是有头有脸的文人墨客。《梦梁录》中,就记载了一批这样的茶馆。其中包括瓦内王妈妈家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和蒋检阅茶肆。这些看似普通的茶肆,却是士大夫期朋约会聚之处。就像今天的文化沙龙一样,不定期会有艺术界大咖光临。

虽然士大夫在这种茶肆,经常是呼朋引伴。但若说把自己的字画挂在茶肆,他们竟还是老大不乐意。北宋米芾就曾批评一些书画家,说他们是挂茶馆的水平。由此可见,在士大夫心中还是将龙团凤饼视为茶之正途。至于茶肆,则是下里巴人的文化。他们虽然也出入其间,但也只能算是体验生活罢了。茶文化在宋代,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场景。

吃花茶与吃花酒

有一路茶馆,倒可以说是雅俗***赏的地方。他们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茶的名义干着色情行业。在宋朝,这种茶肆被称为花茶坊与水茶坊。在南宋杭州城,这样的买卖还不在少数。《梦梁录》记载: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著 *** ,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吵闹,非君子驻足之地也。

至于干茶坊,买卖做的就更直接了。娼妓就是摆上桌椅板凳,公开的招揽客人。只是最后结账的时候,所有的费用都算作是茶钱而已。

在宋代,吃花茶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茶肆中也充斥着漂亮姑娘,但却是卖艺不卖身。在这些茶肆中,女子的身份更像是艺妓。像当时临安城里的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茶空间。这种茶肆里,进门马上会有人提着汤瓶给客人献茶。这小小一杯茶,竟然就价值数千文,当时人称之为点花茶。花茶过后还要饮酒,价格也要数千文。合着什么都没干,一万文钱就算是出去了。由此可见,这类茶肆绝对是高消费场所。喝一杯茶的价钱,都相当于如今夜店里开一瓶洋酒了。当然,要的都是那种土豪的气势。至于具体喝什么,似乎就不重要了。

大宋王朝百老汇

茶馆中气氛轻松,也就成了天然的演艺场所。尤其在南宋,小说讲史成了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说话讲史者,非常像今天的评书演员。他们在茶肆中搭台开讲,观众则是一边喝茶一边听书。有时候,茶馆还会预先把要上演的书目贴出来以招揽生意。像南宋乾道年间,吕德卿等四人出嘉会门入茶肆,看见幅纸用绯猥尾贴云今晚说《汉书》。那就是说,这家茶肆晚上要上演的内容是《汉书》了。

久而久之,南宋的茶馆里也培养出了不少大腕。有些人名头太大,结果倒是让茶肆跟着改了名字。有时候,甚至会以上演的剧目来命名茶肆。比如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就是这种情况。《西山一窟鬼》,是宋代话本,话本讲的是秀才吴洪遇到鬼媒人,娶鬼妻,癞道人作法召神捉怪的故事。可以猜测当年王妈妈茶肆里,一定是有人以讲这个故事而出名。还有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大概也是以有说话人讲神怪故事而得名。

除去说书,宋代茶肆还是音乐发烧友聚会的地方。《梦梁录》载,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学习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不难看出,茶肆不仅是表演场所,也为戏曲艺术的传习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