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髻读音
发髻的读音是fà jì。
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发髻也是汉族戏曲中相关行当的角色使用的一种假发样式。
中国古代女性发髻的种类
1、结鬟式发髻
结鬟式的发髻是首先把头发拢结于头顶,然后将头发分成一股或多股用丝绳系起来,再将系好的发股弯曲成鬟状,用支柱托起,耸立在头顶。例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的天女,八十七神仙图卷和永乐宫壁画中的女性,都是这种发式。根据这种梳编方式,古代女性创造了飞仙髻、飞天紒、凌云髻、垂鬟分肖髻等发髻。
2、盘叠式发髻
盘叠式的发髻是将头发分成几股,再系结起来,盘叠在头顶。在唐代这种发式比较流行,从唐代的绘画、墓壁画中都可以找到这种发式。盘叠式的发式有单螺、双螺、百合髻、盘恒髻等形式。
3、双挂式发髻
双挂式的发髻是将头发集在头顶,然后分成两大股,最后将发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垂挂在头的左右两侧。敦煌千佛洞供养人的侍女发髻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宫侍的发髻,都和这种发髻很相似。双挂式的发髻有“双丫髻”“垂挂髻”“双平髻”等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