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诗人陆游晚年是怎么度过的

陆游29岁考进士,34岁在福建宁德做小吏,36岁做京官,后被外放,42岁被免官。退休5年以后,又先后在川、陕做了9年不大的官职,在福建、江西做了不到两年小官,直到62岁再次被召见,又做过严州刺史,京官修史,终因他一再上书,痛陈杜绝 媚,谋及备战、吏治,大大触怒腐朽当局,被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在65岁过年时节再次被免官。诗人这次退隐后直到去世,20多年时间绝大部分都是在农村度过。宋时为了安置老年及闲散官员,使其充任祠官,管理供奉仙佛的祠庙。陆游被免官后,先后在四处任过祠官,期满后就不再请领祠禄。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他披蓑携锄,亲身参加劳动,对苛重剥削下的农民悲掺境况有切身感受,这些都深刻体现在他的晚年所写的诗词中。读陆游诗词,特别是他晚年写的诗词,我常常被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晚年生活之落魄所震撼。

绍熙5年(1194)陆游70岁,在山阴过着贫苦生活。他在《蔬食》诗写到:今年彻底贫,不复具一肉。日高对空案,肠鸣转车轴。是年夏天,由于自身处境恶劣,生活贫苦,他再次感叹“今年贫彻底”,他在《太息》诗里写到:太息重太息,吾生谁与归!那知暮景迫,但觉故人稀。今年贫彻底,拟卖旧渔矶。一年两叹“彻底贫”,陆游晚年生计真是到了可悲可叹地步。

陆游晚年的诗,经常写到贫穷,读来让人心酸。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72岁,他在正月里写了一首诗,正月里的诗,一般都要写些喜庆和欢乐的事,但是陆游却写到:陆子七十犹穷人,食不足以活妻子,忍饥读书忽白首,行歌拾穗将终身。陆游74岁冬天写了五首《三山杜门作歌》感慨地回顾七十多年的生活和困苦,一般都把这首诗看做是诗人的小传。在第三首诗,诗人回顾中岁远游,入征西幕后,写到:呜呼!人生难料老更穷,麦野桑村白发翁。

陆游在71岁、77岁、81岁时候,十年三次以“贫甚”入题,诗写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每每读起这些诗句,使人感叹不已。陆游在71岁那年的冬天,写了一首诗,题目是《贫甚作短歌排焖》感叹“年丰米贱身独饥,今朝得米无薪炊。”77岁年底,他再作《岁暮贫甚戏书》,诗中写到: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吾。说家里食器上横斜堆置的都是苜蓿,身上衣服一再补缀,以致花纹颠倒。陆游第三次以 “贫甚”入题写诗,已经81岁了。这一年他在《贫甚戏作绝句》叹到:“贷米东村待不回”,“饥肠雷动寻常事”。“籴米归迟午未炊,家人窃闵乃翁饥。”这时离他去世不到4年时间了。

嘉泰四年(1204),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正作绍兴知府,他看到陆游生活很苦,想替他建造一个园林,被陆游拒绝。他八十岁写诗送辛弃疾,希望他展其抱负,收复中原,不必计较内些小小的委屈。这何尚不是陆游自己内心的写照。诗人二十年山居农村,贫困交加,仍时刻不忘恢复中原。“世间余一念,河洛尚胡尘。” “但使胡尘一朝静,此身不恨死蒿莱。”诗人不为自己贫困生活所悲哀,只为七十年来的国土愤慨。当宋金第三次作战,陆翁已是八十二高龄,听到伐金消息,他兴奋地幻想自己化身为老马,“一闻金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至于诗人临死前写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更是赤忱爱国的血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