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的历史文化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载:“螳螂之水源出鲁山,即此。”《辞海》载:“鲁山:在山东省中部益都、莱芜两县问……在沂源县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颜山杂记》载:“鲁山在镇东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相传,“鲁山”古原名“东山”,因孔予曾登临绝顶,该山因地处我省东部,故名“东山”。古笈《孟子》亦有“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民国二十年(1931年)《博山乡土志》载:“去县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镇东南的名叫鲁山,有鲁山拖脚之称。”由此可知:鲁山面积之大,山势之高,居淄博群山之冠。为我省仅次于泰山、崂山和蒙山的第四座高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载:“鲁山绝顶产美茶,味甲天下。石上生花可为药。”相传,古代鲁山绝顶多茶树,所产茶鲜美味醇,引人品评;又漫山花草和各种药材,故好歧黄之术的医士,春秋之季,多往采摘。 鲁山绝顶,明代曾建有“大雄宝殿”、“天仙圣母祠”、“志公庙”和“志公塔”等建筑物。当时人民群众祈雨,络绎于途,顶礼膜拜,香火极盛。后来屡经兵燹,特别是“十年浩劫”,庙宇尽是败瓦颓垣,仅存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