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时代的远古与三皇时期
《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炎帝、蚩尤等部落从黄河流域迁徙南方以后,伏羲的传说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范文澜认为盘古的传说,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像,创造出来的用于填补鸿蒙时代空白的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最早有盘瓠之说。闻一多《伏羲考》一文考证盘古即匏瓠,即葫芦,“盘”字古义为开端,“盘”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饶宗颐《盘古图考》指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有学者亦称盘古乃是伏羲的音转 。
盘古的故事,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三五历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
从此以后,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越来越多起来,并发展为他死后头化为东岳,腹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足化为西岳,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泪水化为江河,呼气化为风,声音化为雷电,夫妻二人化为阴阳。
董斯张在《广博物志》中条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枕中书》中说:“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述异记》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垣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伏羲,又称太昊。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风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 。
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
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经》,开华夏文明。近代之灵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因其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 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现者,有一种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据说燧人氏是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乡”称号。当地更设有一个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燧皇陵”陵园 。 黄帝出生于河南新郑,或曰黄帝生于寿丘(山东曲阜)。《汉书人表考》卷一有载:(黄帝)姬姓,少典之子。少典取有峤氏,名附宝,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于天水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之丘”位于新郑的说法出《大明一统志》。相传黄帝出生夏历三月初三,一说生于二月初二,俗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早前炎帝与黄帝结盟对抗蚩尤,后炎、黄二帝展开阪泉之战,黄帝取得胜利 ,最后黄帝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 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 。从此,黄帝天下***主的地位最终确立。集结炎、黄部落于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
目前,关于黄帝最早的记载,出自于尸子神明:“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
《路史·后纪一》载:“黄帝始分土建国”。据说,黄帝奠定天下后,“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他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 。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他定期巡视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况,因此深得人民的爱戴。
此外,黄帝当***主的时候,去古未远,人民生活简陋朴素,故黄帝教人民生火做饭,吃熟食,又创制纺织技术,用以制作衣服冠冕,御寒护体。他又命大臣负责不同的技术创造,如羲和与常羲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和垂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鼓和货狄作舟。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以其年龄最大的儿子挚继承帝位,为帝挚。尧好学而能干,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帝挚,而归附于尧。帝挚也自觉不如尧之圣明,终于在继位九年以后,将帝位禅让于尧。 即位与施政 相传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一说十六岁),以唐县(今河北唐县)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他性格仁慈,十分聪明,年轻有为,当上天下***主,也不因而骄横傲慢。他勤于政事,未敢休息。礼仪简单,生活俭朴,绝不浪费百姓的一分一毫。例如他只吃用陶簋盛的粗饭淡汤,只求能饱。
尧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他设置谏鼓,让普通人都能对国事发表意见。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尧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轻徭薄赋,因此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处,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
帝尧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授民农时。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万物生灵,以通报气候变化,使百姓能及时下种和收获。 洪水 帝尧年老以后,到处都出现洪水泛滥,影响百姓生活,于是问四岳谁可以治好洪水。四岳都说:“鲧可以。”帝尧说:“鲧违背教命,败坏宗族,不行。”四岳说:“看法不同啊!让他试试,不成功再说。” 帝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还没有成功。 禅让 帝尧与四岳讨论继承人问题。帝尧说:“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您几位中间有谁能承天命、继帝位呢?”四岳齐声回答:“我等鄙陋无德,不能辱没神圣的帝位。”帝尧说:“那么,把近亲贵戚和隐匿民间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荐上来吧!”大家一致推举道:“有个民间的鳏夫,叫虞舜。”帝尧说:“噢,我听说过。这个人究竟怎样?”四岳说:“他是一个瞎子的儿子。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帝尧说:“那就让他试试吧!”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来观察他的德性。舜让二妃回妫汭(河名,今山西)家中,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帝尧很满意,又让九个儿子跟随舜,来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帝尧派舜负责协调民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人伦关系,取得成绩,连帝尧的九个儿子也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淳厚谨敬。帝尧又派舜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舜都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帝尧又派舜接待四方朝见的部族酋长和使者,舜态度严谨和睦,处事得当,使者都很敬仰中朝。帝尧派舜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舜都没有迷路。尧觉得,权力传给舜,天下人会受益,却不利于丹朱;如果将权力传给丹朱,就会使丹朱得益,而不利于天下人。他想:“我总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对一个人有好处!”于是他召见舜,说:“你谋划事情详尽周到,言论意见都获得了实效,试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舜假意推辞道:“我的德行不够,总觉得还不能稳妥地担当大任。”最后舜接受了尧的禅让,登上***主之位。
也有部分古籍记载,帝尧受舜的挑唆,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行,不能将天下交给他。舜让人在尧的面前举荐自己,让尧觉得舜很圣明,终于尧决定将权力交给舜。
另外,尧曾计划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尧又要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也没有接受。 驾崩 尧让位后,继续关注国事,经常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禅位二十八年以后,尧以一百一十八岁(有说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岁)的高龄逝世 ,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邮城县南)。百姓们听到尧逝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如丧父母。在此后的三年中,人们自动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尧的哀思。三年丧期结束,舜提出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以南的荒野。人们都不服丹朱的号令,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重新回到国都,再一次***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