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璧主要有哪些形状?
从流传下来的明代玉璧看,数量比前三代均多,玉质多选用青玉、白玉制作,加工不精。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面玉璧浅浮雕螭虎纹,一面雕仿战国时代的谷纹、云纹或是卧蚕纹;二是根据古文献记载中的玉璧式样加以仿制,璧的两面均饰有仿战国、汉代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然后在璧体的边沿外增加其他装饰。同时,明代开始出现八卦纹饰的玉璧,如白玉大雁纹系璧,直径5.5厘米,玉质洁白莹润,浅浮雕兼镂雕大雁,身态呈翔浮状,清丽优美,中心透空可用作穿系。
明代玉器多谷钉纹,多以管钻套打,谷钉较大横竖成行,周边有明显的套打痕迹。动物造型的耳内多用锥钻打凹,少见直筒,旋纹细而不均。
明代玉器阴线宽深粗放,边棱锋利,槽地砣痕明显,其过线、歧出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底子处理不清,不平整,俗称“麻底”。从总体上看,明代装饰用线以宽而深的阴线为主,截面呈“V”字形,抛物线状,首尾均出峰。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的和田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